中共武汉经开区科技和经济信息化局党组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巡察整改情况的通报

发布时间:2022-02-18 20:14 作者: 信息来源: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巡察办

根据工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2021412日至612日,工委第二巡察组对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党组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202193日,工委第二巡察组向区科经局反馈了巡察意见。现将巡察整改情况予以通报。

一、整改基本情况

(一)统一思想。93日上午,工委第二巡察组对科经局反馈巡察意见后,科经局党组迅速将反馈意见传达给全局各业务科室,统一全体人员思想认识,研究部署整改工作。要求全局领导干部要把巡察整改工作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落实,充分认识到巡察整改工作的紧迫性和严肃性,须臾不能懈怠,分毫不打折扣;要以整改为契机,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科技职能划入区科创中心,922日科技相关工作人员到区科创中心工作,我局申请将巡察反馈意见中涉及科技的5个问题转交至区科创中心党组办理。局党组按要求召开民主生活会,局党组成员对照认领的问题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科创中心负责人作认领问题和整改问题的表态发言。

(二)明确目标。通过整改,真正解决突出问题,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通过整改,切实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相关工作要求;通过整改,以更便捷、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促进企业发展、产业壮大,奋力“追转超”。

(三)制定方案。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吴芳任组长,党组成员柳青、饶剑、何伟、王进为副组长,李少涛、刘康、盛明星、邹凤明、宋一鸣、汪华斌、饶凡、宋瑞冲为成员,统筹推进整改工作;班子成员及其分管业务口要主动认领巡察组反馈的问题,建立“一个问题、一个整改方案、一名责任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明确时间节点和具体措施;整改领导小组汇总各业务口提交的整改任务形成整改报告,于914日报巡察办审核通过后遵照执行。

(四)督促落实。各责任领导负责协调、跟踪、督导、检查工作,及时掌握工作进度,督促整改落实,协调解决问题,确保一个问题都不漏,逐一对照检查,逐一明确目标,逐一落实责任,逐一建立台账,逐一整改落实,逐一对账销号,做到问题不解决坚决不松手,整改不到位坚决不收兵,切实将各项整改任务落实到位。

(五)建立机制。以问题为导向,追根溯源,查找病因,对症下药,既要对具体问题采取现实管用的办法治标,又要补上工作制度的短板治本,避免“好了伤疤忘了疼”,让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二、整改落实情况

学习贯彻党中央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委工作要求方面

1.关于坚持学思践悟,融会贯通,对中央、省委、市委、工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的学习不够深入的问题。一是涉及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的学习次数不多。2018年至2020年区科经局共召开112次党组会,其中涉及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学习仅有8次。对涉及“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没有进行过专题学习。近三年,区科经局党组对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讲话精神,对中央、省委、市委、工委政策措施等相关文件没有进行过专题学习。二是对中央、省委、市委、工委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学习深度不够。近三年,区科经局对中央、省委、市委、工委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指示精神没有进行过深入讨论,没有结合本单位职能职责、决策部署内容对工作进行细致谋划。

整改情况:局党组始终坚持学在深处干在实处,深入学习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等,及时传达学习省市区相关会议精神10次,不断压实优化营商环境的政治责任。紧扣干部作风、企业服务及政策兑现等方面的短板不足,多次讨论研究六项治理千局联千企降收费高效办成一件事等专项方案,出台了《武汉经开区促进创新创业创造发展助力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33条措施》(武经开规20215)及《武汉经开区在疫情防控下支持企业发展办法》(武经开规202110等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项目资金兑付、重点工作诉求等涉企急难愁盼问题68件,持续弘扬店小二精神,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本年度,局机关支部荣获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我局被推荐为全省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先进单位。

2.关于坚持解放思想,助力发展,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任务的认识不够到位的问题

1重点产业规划前瞻性不够。在加快构建3+N产业体系,培育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两大新动能产业的方面,发展总体目标及路径还尚在摸索阶段,尚未制定专项发展规划,支撑政策前瞻性滞后。

整改情况:联合信通院组织我区55家企业填写调查问卷,进一步摸清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及需求,摸清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两大新动能产业发展现状;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已完成初稿编制,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我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目标、路径、具体措施。

2解决企业两化融合办法不多。两化融合没有创新机制,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尚在起草阶段。

整改情况:一是以政策激励为抓手,鼓励企业进行两化融合改造。组织企业申报省市级两化融合贯标评定奖励,45家企业申报市级项目,36家企业申报省级项目。二是以组织专题对接会为着力点,宣讲两化融合数字化转型政策。联合信通院、市经信局开展数字化转型专题对接暨专精特新、两化融合政策宣贯会,邀请专家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诊断贯标流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评定流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成效及案例介绍,三个方面为企业作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培训,帮助企业弄懂两化融合基本概念,了解两化融合改造的重要性。

3.关于坚持问题导向,真抓实干,破解工作难题缺乏新举措的问题。

1解决工作难题无进展。政策兑现网上平台从2018规划至今三年仍未建立,政策兑现网上平台建设目前尚处谋划启动阶段。目前,天津、广州等地已建成信息化申报办理平台。

整改情况:一是主动作为。明确政策兑现网上平台作为智慧园区一期项目中的内容,积极与项目业主单位先进制造产业区管理办公室及建设单位中电智开有限公司对接,协助平台建设。二是积极推进。主动参与业务流程整合、功能模块设计、素材整理提供、原型图开发等项目建设环节,目前政策兑现网上平台建设研发阶段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调试优化。

2破解智能化改造问题手段不多。如目前全区503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已开展智能化改造诊断的企业约100家,占比仅20%,推进企业智能化诊断工作的进展不快、工作创新不足。

整改情况:一是搭建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对接平台。把智能化改造作为企业纾困和长效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引入发那科、华工科技等4家市级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平台,联合先进制造业、汽零园组织召开7场区级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对接会和政策宣讲会,进一步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今年来,全区累计共有262个项目接受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二是开展智能化改造示范推广活动。以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为标杆企业,全年分行业在发那科、华培动力承办5场武汉市智能化改造推广活动。加大力度遴选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全区新增华培动力、泛洲中越、可口可乐三家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三是营造智能化改造氛围。联合湖北日报、区融媒体中心等宣传媒体,进一步宣传我区智能化改造提升效果、推进政策和企业改造现状,加大力度营造全区工业企业全面推进智能化改造氛围。四是突出惠企政策引导。全力推动省、市新一轮技术改造政策落地见效,通过政策宣讲、申报辅导帮助企业用好用活用足技改政策。全年兑现智新半导体、格力等49家企业省、市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2亿元;兑现奥泽、东风博泽等79家企业区级工业投资类专项补贴资金1.4亿元。五是研究修订投资技改政策。主动加强企业政策需求调研,再加力度于本年929日出台了《武汉经开区在疫情防控下支持企业发展办法》专项政策,对企业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在省、市补贴8%的基础上再按10%给予补贴;对企业在智能化改造方面的投入,在省、市补贴8%的基础上再补贴15%,以更大力度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同时在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打造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方面给予区级专项资金扶持。202112月已启动政策申报工作。

(二)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工委优化营商环境任务措施方面

4.关于“电小二”统筹监管不到位,企业用电体验不佳的问题。一是电网规划前瞻性和时效性不强。如2018年至2019年因区科经局未能严格把关,致使由国网供电公司编制的汉南区电力规划,与我区土地控规结合不紧,前瞻性和科学性不强,导致电力线网布局不能完全满足区内企业发展的需要,与城市经济发展不适应。二是电力基础设施工程进度慢。如20189月东风公司云峰项目在招商阶段确定中山湖变电站改造方案后,历时两年才完成双回路供电网络建设。三是企业便利化服务不够。如政务服务中心的供电窗口只能提供居民用电过户业务资料收集和其他业务咨询服务,无法办理企业用电审批和过户业务。四是用电保障不到位。洲际物流、武汉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和汉洪高速有限责任公司反映生产用电高峰期和夜间加班期间停电频繁且没有提前通知,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如202072717:0020207285:00,武汉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遭遇高压过载断电12小时,影响18000多台压缩机生产。五是未开展电力监督执法工作。2019年市里将4项行政处罚事项下放到区里,区科经局两年来未能明确电力行政执法流程和标准、裁量权、执法机构等事宜,未建立区级执法机构,以致电力执法工作一直未开展。

整改情况:一是对标世界一流城市,开展我区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电网项目的土地规划,有效提高电网规划的前瞻性,充分发挥区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电网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统筹协调,积极召开电网电网协调推进会,全面推进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缩短建设周期。二是针对东风公司云峰项目电力基础施工进度慢,先后于2019年、2020年召开云峰110KV供电协调推进会和停电协调会,协调确定变电站工程完工时间节点及相关事项。目前,该项目已完工送电,满足企业用电需求。全市对标东京、巴黎等世界一流城市电网建设,开展世界一流城市电网建设项目,采用“政企合作”新模式,政府投资建设土建,国网投资建设电气,且我区成立“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电网”领导小组,加快了电网基础设施工程建设,2021年我区完成官湖、南太子湖、大咀3个变电站土建工程,其他变电站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满足我区未来5-10年发展和企业用电需求。三是沌口供电公司和汉南公司为提高企业便利化服务。通过手机网上国网app足不出户办理办理用户报装、过户等业务受理工作,让用户少跑路;对于高压非重要客户取消资质备案及中间检查,简化流程。四是将重点企业用电情况及时与供电公司对接协调,供电公司加强企业沟通,加强针对性,制定一户一策做好用电保障。武汉凌达用电负荷已超过原设计线路负载,导致生产运行受到较大发展的问题,为解决增容改造,已于202110月份完工送电,满足企业需求。五是自市级电力执法监督权限下放以来,区科经局积极与市级相关部门沟通,也与其他区横向对标交流,市级及其它区均未建立电力执法监督的相关制度和标准。此外,区科经局通过组织现有人员参加执法证考试,目前,局内有3名同志通过了执法证考试,为开展电力执法工作做好了人员储备。区科经局将继续积极与市级相关部门沟通,待市级层面明确执法流程、标准、裁量权等相关制度后,立即推进实施此项工作。

5.关于惠企政策不优,政策兑现不到位的问题。

1)对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不大。我区现行惠企政策中针对小微企业的产业政策中只有工业厂房租赁奖励、贷款贴息奖励等政策事项,扶持政策达不到产业引导的目的,不利于激发我区全领域市场主体活力。如工业中小企业首次进规仅奖励10万元。

整改情况:加大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20215月以后首次进规工业中小企业,按市级奖励资金1:1进行配套,区级奖励增加到20万元

2政策惠及面不广。兑现政策重点集中在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政策普惠性有待提升。2020年兑现政策惠及企业数量共547家,对四上企业政策奖励数量共465家,占比约85%,对小微企业奖励数量仅有82家;兑现政策惠及频次1030家次,其中四上企业共714家次,约占总奖励企业频率的69.3%政策宣传解读不够。区内惠企政策内容多、分类杂,区科经局统筹相关单位宣传推送不够主动、不够精准,尤其是对外资企业、科技型企业、中小微企业的专项政策宣传和解读不够,企业获得感不强。政策兑现信息化水平不高。企业政策兑现工作虽已推行线上预审制度,但总体还停留在线下申报、线下审批阶段,信息化平台建设尚处谋划启动阶段,政策兑现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整改情况:一是扩展政策覆盖面。在《武汉经开区在疫情防控下支持企业发展办法》(武经开规202110)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征求意见,使政策范围尽可能惠及更多企业。政策对于扶持对象没有规模限制。二是多种方式宣传政策。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政策宣传,本年度已举办政策宣讲会8次,印制发放政策宣传册过1000册,并通过企业群通知、公众号推送、短信群发等线上方式宣传政策,重点宣传小微企业扶持政策。三是建设信息化平台。加快建设进度,目前政策兑现网上平台建设研发阶段已基本完成。

6.关于“店小二”未主动作为,服务企业不到位的问题。

1积极服务企业的意识不强。园区相关人员反映区科经局未能深入企业开展走访调研交流,对企业实际困难和政策需求情况掌握不全面。帮助企业融资纾困措施有待完善。小微企业融资应急资金使用率低,政策延续性不佳。如2018年至今为区内企业仅提供了18过桥贷,帮助企业数量少。2020年年底政策到期后一直没有制定后续政策,导致该项业务处于停滞状态。

整改情况:一是加强主动服务力度,当好金牌店小二。主动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要求,积极联合各园区,截至目前,已实地走访企业80余家次,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二是配合区纾困工作专班(金融办牵头),落实好《武汉经开区2021年度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纾困专项贷款工作方案》中明确的科经局工作职责;研究制定了《武汉经开区在疫情防控下支持企业发展办法》,助力企业发展,缓解工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搭建企业之间沟通平台不到位。京东科技集团反映园区内企业虽有微信、QQ群进行交流,但跨园区企业之间交流沟通仍存在困难,未能搭建全区企业线上交流沟通平台。

整改情况:督促中电智开加快智慧园区项目企业服务版块设计开发速度,目前已完成企业在线诉求提交功能开发,企业线上交流沟通功能已完成方案设计。

7.关于5G建设和应用存在难点的问题。一是落实5G基站建设不到位。区科经局2018年出台《武汉开发区(汉南区)5G基站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后没有出台配套措施,导致方案推进缓慢。2021年度武汉市推进5G商用领导小组分配至我区首批5G宏站任务59个,目前仅完成33个。二是免费开放市政公共资源建设5G支持力度不够。我区全面开放市政公共资源、落实共建共享等主要措施不够,目前仅有区卫健局等少数单位开放了楼顶、地下室等区域支持5G基站建设。三是5G的科普宣传缺乏组织。区科经局未履行5G科普宣传职能,群众对5G的科学认知不够。

整改情况:一是通过每月统计5G基站完成情况、发函协助基站建设等举措,2021年度武汉市推进5G商用领导小组分配至我区首批5G宏站任务59个,目前已完成59个,完成率达100%二是已向铁塔公司搜集需开放的市政公共资源,已发函相关市政公共资源部门协调开放。三是已在我区“创新车谷”等公众号上发布5G基站辐射科普文章,引导群众科学认知5G基站辐射。

(三)影响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体制机制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8.关于与上级职能部门和省市供电公司沟通协调联动不顺畅的问题。一是高压用电报装不便捷。如某公司反映高压1000kVA临时用电报建需要市里申报,不能在区内就近办理。二是与供电公司协调推进机制不顺畅。如某公司等企业面临用电接入困难的问题,区科经局虽与供电公司进行协调,但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整改情况:一是积极向市区供电公司反映企业高压用电报装不方便问题,市区供电公司反馈明确:全市按照中心城区高压报装在武汉供电公司受理;远城区10KV高压报装在区供电公司受理,10KV以上高压报装均在武汉供电公司受理。1000KVA报装业务,需电压等级一般为10KV,因此,沌口开发区供电公司无法受理此报装业务,汉南供电公司可以受理。二是积极主动加强协调联动,形成招商企业电力供应服务。对企业用电和建设等工作,加强与武汉供电公司通过会议、现场协调、主动对接企业等方式,形成有效及时沟通机制,为东风云峰、东风日产、吉利、康明斯等项目有效解决了问题。

9.关于推进区内部门协调配合存在障碍的问题。与住建局协同验收机制不完善。如某项目开发商验收交房时正式用电设施尚未完全建成,住宅用电只能转接临时施工用电,楼盘用电工程监管和用电设施维护职责不清,导致住宅开发企业存在重大安全和消防隐患。

整改情况:积极协调供电公司,联合住建局,商讨完善相关工作。在楼盘交房前,由供电公司参与联合验收工作,提供正式用电合格相关证明,杜绝开发商在临时施工用电期间办理交房手续,消除用电安全隐患。

(四)治理庸懒散慢乱浮等机关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0.关于主动担当、创先争优力度不够,缺乏创新精神,工作标准和要求不求精致极致的问题

1)主动担当、创先争优力度不够。2020年区科经局在推动相关制造业集群参加工信部组织的集群竞赛工作中,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不强,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工作力度不够,在推进协会建设、开展服务、筹备决赛答辩等方面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不到位,导致相关集群遴选失利。

整改情况:823日,工信部规划司发布了开展2021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的通知,我区积极筹备2021年竞赛事宜,并按要求组织编制《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方案》。经多方协调和沟通,为确保集群竞赛竞争力,经市领导批示,确定以武汉市为集群竞赛组织单位(2020年以经开区为主体申报),以武汉市智能汽车产业创新促进会作为集群发展促进机构(由东风集团牵头成立),以湖北省“武襄十随”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参加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产业集群以武汉为核心区、产业辐射襄阳、十堰、随州等地,建立“武襄十随”汽车走廊。

2)缺乏创新精神。对新形势下工业发展、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等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思想不够解放,缺少敢闯敢干的精神,新思路、新举措不够多。如市里未出台小微企业融资管理工作相关细则,区小微企业融资管理办法到期后,一直未能制定新的资金管理办法。

整改情况:积极配合区金融中心,通过汉融通等线上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引导支持工业中小企业申请“纾困专项贷款”等创新型金融产品,扩大受惠企业范围,强化工业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按照市金融局统一安排,202112月份已组织第一批工业中小企业开展贴息申报。

11.关于工作缺乏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执行力差,解决难题没法子的问题。企业上云赋智推进慢。面对区内工业企业上云赋智意愿不强的现象,未能拿出有效解决措施和实施办法,全区数字经济、5G+工业互联网工作推进缓慢。

整改情况:组织百度智能制造部门调研区内企业,并已形成调研报告;以规划为引领,做好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已完成初稿编制;对区内85家企业开展了上云调研工作,赴江夏实地考察调研产业云服务模式、企业上云实际效果;已配合市经信局、信通院完成先导区建设方案资料搜集和编制工作,目前方案已由市经信局报送至工信部;组织区内大唐互联、迈睿达等2家企业申报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十大工业软件应用案例等数字经济项目,目前正在项目评审阶段;通过每月统计5G基站完成情况、发函协助基站建设等举措,2021年度武汉市推进5G商用领导小组分配至我区首批5G宏站任务59个,目前已完成59个,完成率达100%,为5G+工业互联网发展打好硬件基础。

12.关于制定政策不作深入调查研究,作风漂浮的问题。了解企业困难不够。没能深入到车间、生产线、项目工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的第一手资料,在精准对口服务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方面做的不够。

整改情况:一是《武汉经开区在疫情防控下支持企业发展办法》(武经开规202110)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征求意见,824日形成疫情专项政策初稿后多次征求相关单位意见,827日至96日在开发区官网面向社会征求意见。二是解放思想、创新形式,建好用好政策兑现网上平台、智慧园区平台区沟通功能、创新车谷公众号平台等线上平台,丰富企业反映问题渠道。三是入到车间、生产线、项目工地,切实站在企业角度,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科技创新、项目建设、融资纾困、用电安全等情况,精准对口为服务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察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

联系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一路三角湖路88号管委会C417

联系电话:027-84212261

邮政编码:430056

                    

                      中共武汉经开区科经局党组

2022214


链接: 区人大 | 区纪委监委机关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川江池二路军山新城春笋C栋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川江池二路军山新城春笋D栋
隐私声明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 ©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

无障碍功能 武汉经开区

政府服务便民热线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