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市民对绿化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随着道路改造拓宽和新的市政道路建设,对行道树管理养护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收到提案后,区住更局(园林局)立马派专人对全区行道树养护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目前全区有行道树约6.43万株,因前期设计及历史原因存在部分品种生长不良、临近高压线路生长受限、品种较单一等问题。根据现场情况,制定了办理方案,确定具体任务、时间节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推进相关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一、优化树种结构,着力提升行道树景观风貌水平
(一)示范引领,加大色叶、观花树种推广应用
总结本区行道树树种应用的成果经验,重点推广行道树色叶观花乔木。注重设计源头管理,落实道路绿化多品种的自然式配置方式,形成一批规模化的色叶观花绿化特色道路。
(二)提高树木长势,提升色叶观花树种景观效果
加强与市政道路等部门的工作协调,在保证人行道路通行的前提下,改善行道树种植空间狭小、土壤密实、生境较差的现状。通过设计行道树种植带、扩大树穴等方式改善树木种植空间。重视行道树土壤改良工作,提高行道树种植土壤的透气性、排水能力和肥力水平,确保树木种植成活率和树木生长健壮。
二、落实科学管理,着力推进行道树养管精细精致
(一)落实精细修剪,提升行道树树冠品质
根据不同树种、不同规格树木骨架培养和树形管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行道树修剪方式和技术作业手段。一路一方案,进一步落实维护性修剪、轻度修剪和开心型修剪方式。对于遮荫要求不高的机非隔离带,试点开展造型修剪,丰富行道树树冠形态。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行悬铃木果球修剪,降低果毛对环境的影响。积极探索悬铃木果毛的物理冲刷和药剂防控技术方法,建立果毛飘絮指数预报系统,为果毛防控和市民出行提供科学依据。
(二)规范设施管理,保障行道树安全管理水平
规范行道树树桩绑扎、树穴铺装等工作。树桩绑扎应注重其有效性、安全性,并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规范树穴铺装的平整性、低维护性和协调性,大力推广应用新优组合式树穴盖板,提倡各区盖板个性化。鼓励有条件的道路及适宜的树种进行行道树树穴地被栽植。鼓励开展行道树第三者及树木综合责任保险,提高责任事故的快速有效处理水平,形成行道树安全管理的工作保障。
(三)加强病虫害监测,保障行道树健康生长
加强对美国白蛾、方翅网蝽、白粉病、煤污病、星天牛等行道树重点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三、创新机制,着力推进行道树管理协同高效
(一)健全三级责任,确保行道树养管高效有序
完善分级管理,推进区、街镇、作业单位三级巡督查工作机制建设。区级管理部门主要开展行道树修剪、剥芽及日常养护督查及林荫道等道路的重点督查工作。负责推行行道树养护规范化管理达标率建设工作。规范化管理达标涉及主要指标包括冬季修剪、夏季剥芽、枯枝烂头处理、附属设施、树洞与创面修补等5项内容。街镇管理部门主要开展对行道树养护检查工作,原则上一个季度应对本辖区行道树全覆盖检查一次。作业单位主要开展日常管养巡查,原则上对所管行道树做到一个月全覆盖巡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做好养护台账记录和档案管理。
(二)强化部门联动,提高树木保障城市安全能力
在果毛治理、行道树修剪与剥芽、防汛防台等工作期间,加强与路政、电力等部门联动,形成相应工作联动机制,及时消除树木安全隐患,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加强技术合作与研究,完成《行道树栽植与养护技术规程》修订。
(三)完善装备保障,提升行道树机械化水平
围绕重点区域和道路,配备相应养护作业机械和队伍,积极探索建立养护机械化示范作业区,提升高空作业、养护修剪、喷洒施肥、枝条粉碎、应急抢险等作业的机械化水平。保障上树工作业安全,提高作业效能,规范上树防护、上树工具、机械等成套技术装备要求。
四、重视人才培养,着力保障行道树管理高质量发展
加强人员队伍建设,保障行道树管理可持续发展。针对行道树修剪养护专业性强的特点,着力推进各区行道树专业养护队伍建设,引导作业单位建立1-2支年轻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高素质行道树专业作业队伍,保障行道树专业养护管理的有效落实。做好行道树新上树工的上岗培训,研究上树工三年一轮的轮训继续教育积分工作机制,不断提升行道树上树作业安全管理水平。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
2024年7月4日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