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2024年,区人民政府承办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建议案1件、提案66件(其中,重点提案5件)。区人民政府认真履行建议案、提案办理职责,统筹部署,系统推进,实现了“办复率100%、见面率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的工作目标。
二、办理情况
(一)关于打造汽车产业“新三地”加速推进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建设的建议案办理情况
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汽车产业发展,把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我区“135”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产业,围绕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推进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建设统筹布局,合力推进。一是打造汽车产业创新策源地。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业链领跑,东风岚图智能多模混动技术“岚海动力”创造多项行业第一,芯擎科技智驾芯片AD1000全面对标国际先进,全区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增速近50%。以广泛布局推动高能级创新平台“聚点成网”,支持亿咖通等龙头企业组建首批市级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数量占全市30%;支持东风公司建成全球创新中心;支持区内企业申报创新平台,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突破110家。二是打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首选地。以军山新城为主核建设中试平台,建成华科大未来院等30家中试平台,促成未来院组建武汉市首家中试平台联盟。以科技金融激发企业活力,谋划设立区级科创基金。以常态化机制保障科技成果落地,举办“武创荟”等活动,促成20项成果转化项目签约;促成6家企业获批市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三是打造区域产业协作集聚地。以弥补链群短板为主线招引科技龙头企业,落户科技型企业总部、研发总部14家。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战略提升行动”为支撑做强优势产业,已集聚七大新能源整车厂;获批国家部委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车路云一体化”应用等试点;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规模保持全球领先。四是打造支持创新的环境氛围。以普惠性政策体系涵养创新生态,推出软件十条、汽车供应链科技创新政策包。以求贤若渴的诚意延揽人才,申报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项目20个,引育“武汉英才”28名、“武汉英才·车谷英才专项”139名,引进海外青年人才200余名。
(二)重点提案办理情况
1.关于进一步促进汽车软件信息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并案)
一是建设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成立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软件园运营管理,制定并实施《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建设三年行动方案》,4大核心载体建设有序推进,东软软件园和南太子湖创新谷已建成投用,中国电子云研发基地、车谷数字经济产业园正在有序建设中。实施环南太子湖绿化景观工程,推动杉杉奥特莱斯商业综合体开工建设,配套体系日臻完善。二是支持智能汽车软件产品场景应用。促成芯擎科技“基于智能计算芯片的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及应用”入围武汉2024数字经济“揭榜挂帅”项目。完成南太子湖功能型无人车等创新成果场景开放16个,实现应用6个。
2.关于强化政策支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建议(并案)
一是培育民营企业“雁阵”梯队。开展“小进规攻坚”“专精特新成长”“独角兽培育”等行动计划,我区民企入选2024武汉民营企业百强系列榜单24家,居全市前列。二是拓宽民营企业数字经济赛道。以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为依托,相继招引一批数字经济重大民营项目落户。三是深化民营企业“智转数改”。常态举办“周五之约”工业技改推进会,实现规上工业民营企业智能化诊断全覆盖。四是畅通民营企业诉求反映渠道。推进“四好”商会建设,新建5家,构建“政府+商会”服务新模式。落实区领导联系民企制度,开展座谈4场次。
3.关于发挥产业基金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并案)
一是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围绕全区产业规划,重点依托区属投资平台,打造“天使+创投+产业+专项+母基金”投资体系,实现财政资金放大效应。二是做优135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基金招商作用,2024年落地产业项目7个。发挥“以投促产”功能,累计投资及导入区内项目49个,135产业项目占比85%。三是壮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近年来通过系列改革举措,平台公司功能更聚焦、融资杠杆效应更明显。推进“管委会+公司”新模式,经开控股公司实质运行;成立两家专业招商公司,区属国企融资能力不断增强,有力支撑中国车谷建设发展。
4.关于加强业委会建设破解基层自治难题的建议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多方联动共治。压实街道责任,加强业委会人选推荐和审核把关,引导提高业委会党员比例,目前全区比例在50%以上。建立政府部门、街道、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业主代表联席会议机制,推动解决群众愁盼问题342个。二是强化宣传培训、专业孵化指导。常态开展宣传培训。推动22个业委会启用武汉市业主决策电子投票系统,解决意见收集难问题。引入专业力量助推业委会孵化,指导18个小区完成业委会组建、换届,目前全区141个小区已成立业委会。三是强化监督管理、制度机制构建。制定加强业委会监督管理规则。加大业委会资金监管力度,完成25个小区维修资金审批。
5.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休闲游产业发展的建议(并案)
一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项目。梳理乡村休闲游可发展旅游点位37个,建立联络沟通制度,协调解决发展难点6个。鼓励乡村旅游点位开展特色项目,硃山渔乐开展路亚赛事,日均引流近千人次;中润趣谷推出冰雪体验活动,国庆期间日均客流量超2000人次。二是因势利导提升区域影响力。策划代表性载体,推出“中国车谷年俗体验之旅”等乡村旅游线路,举办2024中国车谷·汉南甜玉米文化节、端午节龙舟竞渡等活动,提升区域影响力、美誉度。三是因时而动促进业态创新。促成区内旅行社、区旅游商会与兰岛都市田园综合体等优质项目对接,帮助乡村休闲游点位扩容“合作伙伴群”。引育研学游、康养休闲游等产业特色,军山诸葛城、大军山国际营地开园营业。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