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区人民政府共承办区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议案1件、代表建议60条,这些建议紧扣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涉及产业发展、科教文卫、社会及公共事务等各个领域,真实反映了群众意愿和诉求。区人民政府按照归口办理的原则,及时对议案、建议办理工作进行了责任分解,确定16个主办单位,43个会办单位。
在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各承办单位严格落实办理职责,实现了“办复率100%、见面率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的工作目标。
一、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议案办理情况
一是初步形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依托“双智”联盟和国内领先的智能基础设施,初步构建了“研发测试+商业运营+关键零部件+主机厂”的完整产业生态,落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项目近70个,总签约额超2000亿元。二是逐步完善智能网联政策法规。会同市社科院完成关于《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的立法调研报告,协调市经信局向市人大报送关于《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的立法项目建议,推动发布全国首个城市级智能网联道路建设标准《智能网联道路建设规范(总则)》,大幅提升智能网联道路及准入测试的整体安全性。三是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基础设施。推动全市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应用路段1277条,单向总里程1845.91公里(武汉经开区全域669.6公里),示范应用范围覆盖武汉市1400平方公里区域;建成占地1312亩的国家智能网联封闭测试场,完成169次测试任务,累计测试时长4240.5小时。四是开展全国最大规模自动驾驶商业化示范应用。向东风、百度、小米等19家企业发放1834张测试牌照;示范区常态化测试运营车辆达491台,完成出行服务订单76万单,服务95万人次。
二、代表建议重点督办件办理情况
1.关于科学合理设置我区交通信号灯,提高城市道路通行率的建议
完成基础信息摸底及故障排查。排查全区594个信号控制路口,对111个重点路口进行流量统计,发现7个路口信号灯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1个路口信号灯灯具不合规范、18个路口树叶遮挡信号灯、19个路口信号配时控制方案不够科学、17个路口信号控制时段划分不够科学合理。形成问题清单精准施策。完成路口树木剪枝、灯具更换优化等工作;结合路口实际情况,通过调整绿灯时间分配、相位相序、时段划分等方式,减少车辆冲突和停车等待时间,进一步优化23个重点路口信号控制方案,全区信号控制路口的通行效率提升约8%。
2.关于开展沌阳街城市房屋白蚁防治工作的建议
一是组织专项宣传。开展“沌阳街道白蚁防治科普知识进社区”惠民知识宣传活动,利用社区宣传栏、横幅、展板、海报等形式对白蚁的危害、预防及治理知识进行广泛宣传,推动及时发现并治理白蚁疫情。二是摸清底数。对沌阳街辖区内老旧小区蚁害情况进行调查,编制白蚁防治技术方案,为沌阳街白蚁防治提供技术指导。三是开展灭治工作。开展全面勘察与蚁巢测定,通过粉剂施药法、水剂喷洒法和监控装置诱杀法进行灭治处理,完成白蚁灭治657户。下一步,将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探索建立以街道为主体,住建部门监督指导,财政部门保障资金的联动机制,实现新建、改建、扩建、装饰装修房屋全面实施白蚁防治处理。
3.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
一是加强旅游规划。编制《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0)》《全区农业农村“十四五”发展规划》,以纱帽、邓南、东荆和湘口街为主,涵盖军山街部分范围,成立区文旅行业商会,整合农业产业资源,弘扬农垦文化,发展创意农业休闲旅游区和体验农业等项目,建设武汉南部近郊休闲农业旅游龙头区域。二是完善旅游配套。不断完善旅游设施配套,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乡村旅游点位争创高等级旅游景区,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建设,建设旅游行车导向标识牌100块,覆盖全区重点乡村旅游项目,提升乡村旅游配套服务品质。三是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兰岛都市田园综合体、汉南现代种业小镇等项目,指导楚湘生态农业园、龙凯生态园等乡村休闲游点位打造赏花游,支持武汉趣谷、海图农业园、紫薇花海等项目提档升级,支持乡村民宿、休闲观光园区、康养基地、果蔬采摘基地等项目发展,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全产业链价值。
4.关于在郭徐岭大半岛内建设湿地公园和环湖绿道的建议
依托大半岛打造都市生态田园,落实环湖滨水空间规划,启动实施后官湖沿岸综合整治、大半岛都市田园项目,进一步带动周边商旅、休闲经济发展。其中,后官湖沿岸综合整治总投资约2.8亿元,起于枫树三路,北至碧湖路与蔡甸交界,新建绿道、口袋公园、社区公园和配套设施等,绿道长约13公里,宽4米,采用人车混合设置模式,同时满足骑行和游玩需求,已完成可研批复。大半岛都市田园项目依托郭徐岭大半岛打造含都市农田游览、生态农场体验、森野艺术观光、休闲主题乐园等多个功能板块的都市休闲田园,用地面积约368亩,已启动EPC招标。
5.关于在汉南片区沿16号线增设微循环公交线路的建议
做好汉南纱帽主城区与汉南地铁16号线“最后一公里”的循环对接,优化调整公交线路3条,新辟线路1条,投入运行公交车辆25台,调整和设置停靠站点共70处,覆盖纱帽正街、汉南大道、绿地城、薇湖水岸、通航产业园等区域周边居民,增加客运运力30%以上。开展非机动车规范停车秩序集中整治行动,加大对非机动车无序停放、车辆违规载客等整治力度,规范湾湖、周家河、协子河等站点周边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乱停乱放2400余辆,为市民群众提供便利出行环境和良好乘车环境。
此外,我们也积极推进55条一般建议的办理工作,如启动实施官莲湖路道路提升工程,完成马影河大道延长线与103省道连接路段道路维修改造工程,稳步推进邓南农产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关切的民生实事。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