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能源转型蹄疾步稳
2023年1-6月,全区新能源汽车产量共计4.8万辆,完成产值95.2亿元。岚图完成“三年三品类”布局,产量逐渐攀升,1-6月产量1.2万辆,预计2023全年产量提升至4万辆。云峰发展平稳,预计全年产量2万辆,增长一倍;路特斯上升势头较好,预计全年产量1.8万辆;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加快建设,预计明年试生产;小鹏产能加速释放;东风乘用车发布转型1258“e启”计划及全新电动品牌eπ,2024年将全面实现电动化;东风猛士M-Terrain和路特斯Eletre打造“双子星”,助力“车谷造”汽车从“高端”迈向“豪华”。
二、整零配套结构不断完善
三、全力竞逐千亿氢能赛道
集聚氢能相关企业近20家,初步形成了“制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整车-研发-检测”全产业链体系,开通公交示范线路7条,投入使用示范车辆56台,累计运营里程近400万公里。湖北氢动力计划五年布局2000台氢能租赁示范车,已在盒马、京东等物流企业投放221台物流车,在武汉经开区、东西湖区及中欧班列(武汉)沿线进行规模化商业推广。搭载众宇动力自主研发生产的TWLQ系列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的首批50台氢能源通勤车正式交付并投入商业通勤服务。投资6000万建设全省首个氢能源车辆检测中心,填补氢能检测空白。
四、“双智”试点建设屡获突破
全区集聚东软睿驰、芯擎科技等100多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企业,与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研发创新平台,引进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武汉基地。累计发放499张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牌照,成功实践6大类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涵盖15个应用场景。建成投用国内首个自动驾驶主题公园,开通武汉首批智能公交线路。东风无人驾驶巴士“春笋号”和百度“萝卜快跑”在军山新城常态化运营,成为国内首批智能网联汽车无人商业化试点区域。我区成为全国第四个、中部地区首个全域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区域,已累计开放公开测试道路660公里,覆盖武汉经开区全域490平方公里。已建成车城网基础平台。建成占地面积1312亩、世界唯一F2级赛道和T5级测试场结合的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
五、技术创新主体再创新高
截至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569家,高企1007家,瞪羚企业188家,创历史新高。全区独角兽企业达到4家,助推亿咖通成长为全省唯一的“驼鹿”企业,并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高水平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全年新增省级以上科创平台17家,总数达到87家。汽车人才资源不断集聚,共引进汽车及相关领域院士专家31人、国家重点联系专家24人。
六、产业招商引资亮点频现
2022年共签约汽车产业链项目39个、签约额650亿元,落户百亿项目十余个。相继引进中创新航、武汉爱机、东软集团南方研发基地等重大项目。2023年,博雷顿管理总部及生产基地、东久国际智能产业园、亚马逊云科技、综合智慧零碳电厂、思赢科技武汉显示、航盛电子技术中心等项目落户,推动“车谷造”汽车驶向“新四化”。举办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等六大品牌活动,向全球发出“车谷”邀约。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倾听代表建议,担当“湖北省建设全国汽车产能基地”的重大使命,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为突破口,着力提升体量规模、提升产业能级、加强科技赋能、优化营商环境,实现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