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开发区管委会(汉南区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目录的通知

 

各部门,各街道:

为切实加强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保护,促进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的协调发展,工委(区委)宣传部及时组织专班对辖区境内历史建筑、历史文化风貌街区进行调查和寻访,反复征集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后,聘请专家认真甄别,并进行了分类归档,最终确定9处首批保护的历史建筑、5处历史文化风貌街区。

根据《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有关规定,经研究,现将第一批历史保护建筑目录和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目录予以公布,并进行挂牌保护。

 

附件:1.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历史建筑保护目录

2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目录

3.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历史建筑简介

4.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简介

 

 

武汉开发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

2016825


附件1

 

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历史建筑
保 护 目 录

2016年第一批)

编号

 

 

 

备注

1

原汉阳造纸厂职工俱乐部

历史建筑

50年代建筑

保护

2

汉阳三中桂苑

历史建筑

70年代建筑

保护

3

黄陵瓷厂

历史建筑

50年代建筑

保护

4

邓南水塔

历史建筑

80年代建筑物

保护

5

原东城垸农场党委办公楼

历史建筑

70年代建筑

保护

6

原东城垸农场粮食仓库

历史建筑

60年代建筑

保护

7

邓南街水一村水塔

历史建筑

70年代建筑

保护

8

东荆街十八家水塔

历史建筑

70年代建筑

保护

9

汉南农场水塔

历史建筑

70年代建筑

保护

 


附件2

 

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
保  护  目  录

2016年第一批)


编号

 

 

 

备注

1

黄陵老镇

历史文化风貌区

近代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

2

水一村长江码头老街

历史文化风貌区

近代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

3

一冶农场居民区旧址

历史文化风貌区

现代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

4

纱帽老街

历史文化风貌区

现代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

5

邓南老街

历史文化风貌区

现代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


 


附件3

 

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历史建筑
简  介

 

1.原汉阳造纸厂职工俱乐部

建于1955年,主楼三层,附楼二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大约800平方米。地处汉阳造纸厂居民区内,造纸厂改制后此房交由沌口街东荆社区作为办公场所使用至今。

2.汉阳三中桂苑

武汉开区汉阳三中桂苑,地处开发区山脚下,东荆河畔,黄陵街旁的黄土坡上。建于19549月,占地2000多平方米,四合院式砖混建筑。从这里走出了——王少阶、杨光洪、李必达、吴清玉等政、军英才,高士国、刘作昶、万启仁、陈志忠等教授及工艺美术大师。

3.黄陵瓷厂

建于1974年,1983年改为黄陵五金电器厂,2000改制为武汉新标声电线器材有限公司。厂区内现有2个标志建筑物:烟囱。一个高35,一个高37,直径均为6

4.邓南水塔

1983年竣工,自压式圆柱形砖混结构,塔高27,可储水100立方米,可供应辖区机关、学校、工厂及周边6个村8000人的生活用水,2006年因水网改造停用。

5.原东城垸农场党委办公楼

1972年建成,红瓦砖瓦结构的两层楼房,占地面积240平方米,二楼共有九间办公室,一楼为住房,实际使用面积约400平方米。建成后东城垸农场党委在此办公。汉南农管局成立后又改为汉南农管局党委办公室。1983年后改为汉南农管局广播站。19961230汉南区电台、电视台从这栋楼房搬出后,又改为了汉南区建设局园林科的办公楼,该楼使用至今。

6.原东城垸农场粮食仓库

建于1968年,大挑空建筑,内空面积1000多平方米,改革开放后曾经做过工厂、戏场、民间的舞场,最后被区老龄委作为区老年活动中心,是汉南老年人排练节目、进行歌舞文化表演的场地。

7.邓南街水一村水塔

1976年竣工,自压式圆柱形砖混结构、塔高21,可储水50立方米,解决周边3000左右人口的供水。2007年,第二中心水厂投入使用后停用。

8.东荆街十八家水塔

坐落在通顺河边,1979年竣工,现存水塔、清水库、沉淀池、泵房等建筑,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水塔为自压式圆柱形砖混结构,塔高26,可储水30立方米,供原东城垸农场场部周边机关、学校、医院、工厂及居民3000多人生活用水,1997年因水网改造停用。

9.汉南农场水塔

1971年竣工。自压式圆柱形砖混结构,塔高20.5,可储水20立方米,解决周边5000人的生活用水。2005年停用。


附件4

 

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

简  介

 

1.黄陵老镇

原汉阳县的四个历史老镇之一,有3000年的建制历史。

黄陵的由来,是因南宋光宗皇帝(赵崞)之李后的陵墓葬在这里而得名。本作皇陵,当年李皇后灵柩由长江水运入沌口,抵黄陵河边登岸。今黄陵矶、黄陵桥、御庙咀,皆因此而得名。李后墓也在黄陵桥岸边。明嘉靖年间改作黄陵2000年,黄陵、军山二地合并,改名为军山镇。黄陵是目前保存较好的老镇街区。

2.水洪长江码头老街

位于邓南街水洪片区水一村与水二村交界处,街区为南北走向,长100,整个街区因与老水洪口码头相连而兴盛,街区东西两侧现有商用民用历史建筑26间,建筑面积600平米,均为60年代建筑,其中东侧15间,西侧11间。街区东南端现保存有名为施家旅社的建筑,为三间一层格局的历史建筑,据当地居民称该建筑物为30年代的建筑。

3.邓南老街

位于邓南正街,街区为南北走向,南起长江堤,北起老邓南邮政所,总长200,街区东侧的历史建筑被当地居民建设成住宅用房,已无历史建筑遗迹,街区西侧为历史建筑,还保存有老邮政所、老供销社、老餐馆等历史建筑风貌,建设面积约800平方米,建设年代均为50年代末60年代初。

4.纱帽老街

南起原汉南建筑总公司行政楼,北止现红绿灯路口(大约500)。此街道建于1968年,大多是70年代初所建,除个别房屋是80年代后建设。汉南农管局、区政府、区人民医院、区政府招待所、区老电影院、农管局文化科、纱帽商场、区棉花公司、区供销联社等都在此街道。

5.一冶农场居民区旧址

一冶农场,全称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农场,197657在一冶五七干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家属农场。五七干校于1969年底建立,1977年初撤销。地处武汉开发区(汉南区)西南部,与仙桃市毗邻。建场初衷是为解决一冶部分职工夫妻分居的困难,当时有来自13个省59个县的一冶家属843户、3953人。一冶农场总面积3102亩。此居民小区楼房12栋,1978年所建、为二层砖混结构,总面积4800平方米

链接: 区人大 | 区纪委监委机关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川江池二路军山新城春笋C栋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川江池二路军山新城春笋D栋
网站技术支持:027-84853098    政府各机构联系电话(点击查询)
隐私声明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 ©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

无障碍功能 武汉经开区

政府服务便民热线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