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市序号10)整改工作已于2024年全面开展,武汉经开区已结合工作实际完成整改。现将情况公示如下。
一、反馈问题
交通结构中“公”“油”比例仍然偏高。2022年,武汉市公路货运量占全市货运量73.1%,高于全省69.2%的平均水平,机动车尾气排放仍占污染物总量较大比例;新能源车渗透率还不高,保有量仅占全市机动车总量的5%左右。
二、整改目标
推动多式联运提速,提升铁路、水运服务能力,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路检联合执法,提升新能源车比例。
三、整改措施
1.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及各区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优化铁路运输组织模式,提高铁路货运服务水平。
2.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及各区推进水运基础设施完善,加快疏港铁路、公路建设,发展江海直达和江海联运,推动大宗货物集疏港运输向铁路和水路转移。实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
3.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加强全市机动车尾气排放路检联合执法,依法查处不达标车辆上路行驶。
4.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落实支持本地居民、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一揽子政策,提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四、整改完成情况
(一)推动铁路专用线建设
根据市发改委、市交通局相关工作部署,经开区于2023年6月、2025年4月两次组织各部门和重点物流企业梳理货运铁路专线建设需求。于2024年10月、2025年5月对武汉宝湾物流中心开展了铁路进园区需求情况摸排,园区主要货物类型包括汽车零部件、家用电器、电商快递等,无大宗商品货物,无铁路线接入需求。
(二)加快疏港铁路、公路建设,推进江海直达发展
1.加快疏港铁路、公路建设。经对接,市发改委委托中铁大桥院初步谋划,拟先启动货运铁路西南环线局部路段建设规划,将经开港区、金口港区连接至货运环线,优先解决这两个港区的铁路货运运输需求。左岸大道三环线至兴七路段已经建成通车,左岸大道汉南段已经开工建设,武汉港经开港区邓南作业区车都散货码头项目岸线已获交通部批复,正在稳步推进前期工作,配合打造武汉长江左岸铁水联运品牌线路。
2.推进江海直达发展。今年1月,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同意武汉港汉南港区纱帽作业区(经开港)、邓南作业区(汉南港)临时开放。今年3月,“车谷号”汽车滚装船在汉南港首航,“车谷造”汽车可在武汉经开区直接办理海关手续,最多不超过2个工作日,随后通过江海联运至沿海码头出口;3月,“经开港—太仓港”集装箱直达航线正式开通,主要用于汽车零部件出海,同时兼顾燃油车整车装箱出海的通道功能。
(三)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路检联合执法
2024以来,区公安分局和区生态环境分局共开展路检联合执法38次,检测柴油车尾气1399辆,超标15辆,处罚15辆,检查柴油车(燃气车)污染控制装置25辆。
(四)鼓励老旧货车淘汰及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1.鼓励老旧货车淘汰。按照市交通运输局工作要求,经开区鼓励货运企业主动淘汰国三营运货车、购置新能源货车,切实有效地降低老旧货车尾气排放。2024年以来,经老旧柴油报废更新补贴发放,我区提前报废国三营运货车64台,新购国六货车13台、新能源货车1台、新能源城市冷链配送货车71台,共计发放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补贴548.7万元。
2.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1)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补贴及巡展促销等系列活动。2024年9月3日,举办武汉汽车焕新消费季启动暨中国车谷品牌运营中心揭牌仪式,会上武汉体育中心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将面向社会发放总金额为1亿元的汽车消费券。2025年4月30日,在武汉体育中心举行2025武汉“夏日荟聚”促消费活动暨“车谷造·荆楚行”之好车美食专场活动,中国车谷品牌运营中心面向社会发布新一轮消费券政策,活动从5月1日起正式实施。2024年12月7日、2025年3月2日、2025年4月30日,分别在东湖、花博汇、体育中心及河南信阳举办巡展促销活动。
(2)落实武汉市巡游出租汽车生产企业奖励资金政策。为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文件有关政策,2024年以来合计兑付推广新能源巡游出租车生产企业奖励资金合计8848万元。
下一步,经开区将结合工作实际,持续做好加快疏港铁路建设、江海直达业务发展、机动车尾气排放路检联合执法、新能源车比例提升等相关工作,持续巩固提升,确保常态长效。
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2025年6月11日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