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开区2021年慢性病及社会影响因素状况报告(摘要)

发布时间:2021-12-03 15:27 作者: 信息来源: 区卫健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和行为危险因素流行综合影响,慢性病呈现高发病、高致残、高死亡、高疾病负担和高危险因素流行的显著特征,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全面掌握我区慢性病的患病及主要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我区于2021年开展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危险因素流行现状调查,并结合人口社会学资料、慢性病监测等资料,完成了《武汉经开区2021年慢性病及社会影响因素状况调查报告》,主要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人口学基本特征

2020年底全区户籍人口数31.3万人,其中男性16万人,女性15.3万人,男女性别比10514岁及以下人口占比16.99%,65岁以上人口占比11.12%,社会负担系数39.11%。与2015年户籍人口相比,2020年武汉经开区14岁及以下年龄段占比13.69%上升到16.99%;6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占比从10.00%上升到11.12%;而15-64岁年龄段人口比例从76.31%下降到71.89%,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社会负担系数由31.04%上升到39.11%。

二、慢性病监测结果

2020年全区共登记报告户籍人口死亡1377人,报告粗死亡率4.40‰。2020年全年报告慢性病死亡1190例,占死亡总数的86.42%。四类主要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报告死亡人数1088人,占慢性病死亡总数的91.42%,其中恶性肿瘤位列死因顺位第一位,占慢病死亡的27.52%;脑血管病和心脏病分列全人群死因顺位第二、三位,心脑血管疾病合计死亡占到慢性病死亡的51.35%。四类主要慢性病30-70岁过早死亡304人,早死概率为8.88%,较2015年(12.24%)下降了27.45%。

2020年,全区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3.11岁,与2015年(80.33岁)相比,增长了2.78岁,较2019年(83.28岁)略有下降。

三、慢性病相关主要社会影响因素流行状况

2021年在区内开展了慢性病及主要社会影响因素调查,按照辖区人口、性别分布,计划样本量3500人,实际调查3714人,经审核、整理,纳入分析3650人。调查结果表明我区15岁及以上人群,慢性病主要社会影响因素流行状况如下:

(一)吸烟

我区报告吸烟率23.56%,其中男性为吸烟的主要人群,吸烟率达44%;初次吸烟平均年龄仅20.74岁;36.36%的被调查者报告为被动吸烟; 46.86%吸烟者完全无戒烟打算。

(二)饮酒

我区报告总饮酒率39.86%,36.84%饮酒者每周饮酒,年龄较大、男性、文化程度较低、丧偶/离婚、离退休人群高频率饮酒率相对较高。

(三)饮食习惯

我区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7.43克,食用油每日人均摄入量45.03克。30.21%调查对象蔬菜摄入不足,66.45%调查对象水果摄入不足,41.90%调查对象畜肉摄入过量。

(四)运动与锻炼

经常参加跑步、瑜伽、打球等达到中等强度体育运动的报告率为40.36%,常见的锻炼场所为广场/公园/步道、单位/小区体育场。

(五)超重和肥胖

调查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0.49%和8.03%,男性及高年龄段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相对更高。

(六)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情况

慢性病核心知识综合知晓率72.62%,达到《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2025年目标值;其中,男性知晓率低于女性,慢性病危害相关知识的平均知晓率最低,为12.30%。

(七)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

89.91%的调查对象参加了至少一种医疗保险,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参保率最高,参保率为52.48%。63.39%的调查对象1年内进行过体检。75.15%的调查对象知晓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68.33%的调查对象本人或家人享受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四、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

我区18岁及以上人群中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血压

调查对象自报高血压患病率23.72%、治疗率78.86%、控制率56.78%,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但治疗率和控制率低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高血压的患病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呈上升趋势。

(二)糖尿病

调查对象自报糖尿病患病率8.53%、治疗率76.62%、控制率41.56%,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糖尿病的患病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呈上升趋势。

(三)血脂异常

自报血脂异常患病率为9.42%,男性报告患病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大,血脂异常患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

(四)其他慢性病及家族史

除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外,慢性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报告患病率位列前三。慢性病家族史报告率56.00%,高血压家族史报告率最高,其次是糖尿病、冠心病和恶性肿瘤。

五、主要问题

(一)人口结构变化不容忽视

我区因有大量产业工人,人口结构相对年轻化,但近年65岁及以上户籍人口比例逐年上升,2020年达11.12%,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3.11岁,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老年人口是慢性病的主力人群,对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医疗-养老综合性服务需求较高。同时,我区14岁以下人口比例上升,儿童青少年密切相关的近视、龋齿等慢病防控问题值得关注。

(二)慢性病筛查管理工作开展不足

2020年全人群死亡近九成为慢性病导致,其中绝大多数为四类主要慢性病所致。高血压是导致四类慢性病中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我区调查人口自报患病率23.72%,但纳入基本公卫服务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全区不足3万人;调查人口自报糖尿病患病率8.53%,但纳入基本公卫服务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全区不足1万人。这提示当前管理人数远低于实际患病人数,要进一步加强筛查管理工作。

(三)慢性病主要影响因素流行状况不容乐观

调查显示我区15岁及以上人群中,吸烟、饮酒及高盐、高油饮食、超重等慢病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较高,其中吸烟人群初次吸烟年龄仅20岁,低于武汉市2019年调查水平;饮酒率高于武汉市2019年调查水平;油、盐人均每日摄入量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食盐5克、食用油25g标准,饮食结构不科学较为普遍;慢性病危害有关知识知晓率较低。

六、防控策略

(一)宏观策略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原则,按照一般人群危险因素控制、高危人群早诊早治、慢病患者规范管理,分类施策,整体促进辖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管理水平提升。

(二)优先策略

1.关口前移,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优势,传统线下宣传结合线上新媒体多种方式,渗透式宣传各类慢性病防治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使人们自觉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

2.拓展服务,扩大高危人群筛查范围。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人群,加强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对发现的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监测与随访,实施个体化干预指导,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3.规范防控,优化慢性病管理服务的效果。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对已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落实管理措施。推广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将群体指导和个性化服务有机结合,全面提高管理服务效果。

4.共享资源,完善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级信息平台,各级医疗机构卫生严格按照要求开展慢性病监测与上报工作,优化院内信息收集、交换和反馈流程,加强监测信息利用,及时掌握慢性病流行规律和特点变化。


链接: 区人大 | 区纪委监委机关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川江池二路军山新城春笋C栋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川江池二路军山新城春笋D栋
隐私声明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 ©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

无障碍功能 武汉经开区

政府服务便民热线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