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育局关于深化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建设工作的意见

全区义务教育学区,义务教育学校,机关各科(部室):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国“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会点,也是教育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全区教育大会精神,深化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创建“车谷”教育强区至关重要的一年。为总结过去三年实践探索的经验、巩固发展成果,加快推进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经研究,决定在2021—2023年期间深化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区制建设工作,现就工作推进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定政治方向,落实新发展理念

深化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总基调,坚定改革信心、汇聚改革合力,积极构建全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全力推动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协调稳定发展。

二、强化质量目标,提升教育品质

深化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建设,必须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质量为中心,聚力教师专业发展,聚焦课堂教学主阵地,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提升课堂质量,积极探索破解阻碍学区发展的策略和办法。

1.学校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到2023年末,全区中小学《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达标校创建优标通过率达到100%。

2.义务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努力提高育人水平。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全区中考普高率稳定保持全市平均水平以上,合格率不低于政府目标,各初中学校普高率每年递增2个百分点;小学毕业年级学业质量监测优秀率、合格率极差每年各递减3个百分点。

3.教师专业发展取得更大成就。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参与学区教学技能比武的比率达到100%;教师在区级及以上专业竞赛(含优质课、优秀论文等)获奖率以10%的增幅递增,获得一等奖以上的比例不断扩大。学区(集团)各成员单位承担区级及以上教科研规划课题的比例达到100%,教师参与规划课题研究比例达15%以上。区域(学区)名师数量不断增加,争取市区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覆盖到学区内的每一所学校。

4.学校智慧教育特色更加彰显。着眼于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充分利用全区教育城域网建设成果,发挥智慧教育功能,2021年智慧教育实际应用学校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其中课堂教学应用方面要达50%,两年内实现全覆盖;同步课堂、同步教研等信息化网络技术应用实现学区成员校的全覆盖。教师信息素养不断提升,学区内教师参加信息技术类培训率达100%,各成员单位教师参加区级及以上的教育信息技术类竞赛(如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优质课、微课、教学案例、论文等)获奖面不低于10%。

三、优化工作措施,推动优质发展

深化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建设,既要继承和巩固第一轮全面推进工作的实践探索中取得的好经验好作法,又要注重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工作举措。

1.优化学区设置,提升学区运行效率。一是扩大集团化办学规模,发挥集团办学优势,在不改变法人地位的前提下,实现集团办学与学区制办学的双轨并行。二是实行学区制、集团化办学挂牌管理,扩大学区制(集团化)办学的社会影响力。三是进一步厘清、理顺学区主任、副主任和集团总校长、执行校长的责权利,探索实施学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教育集团总校长)在学区(集团)管理中的经费统筹权、资源调配权和成员学校绩效目标考核的建议权。

2.优化经费配置,提升经费使用效度。一是将学区制建设专项资金纳入年度预算,保证学区高效运行。二是实施专项经费的统一调配分级管理,采取分区核算、学区统筹、项目支付、分校报账的使用流程,发挥学区主任在经费使用中的支配作用。三是探索实施专项经费投入与学区工作绩效考评挂钩的策略,发挥专项经费的“杠杆”调节作用。四是强化经费使用的主体责任,落实“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优化专业指导,提升指导服务效能。一是在全区学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建立区级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学区制深化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二是组建区级智囊团队,充分发挥武汉经开区区位优势,引进省市级的教育科研机构(高校)深度参与学区制办学模式改革实践,强化顶层设计、过程指导、策略研究。三是强化区级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常态管理、课堂研究中的作用。

4.优化发展路径,提升教育品牌效应。质量提升是学区制建设的终极目标,质量发展必须紧扣“教师—信息技术—课堂”这条主线。各学区、学校要围绕全区质量发展目标自主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和实施路径,激发办学活力。以青年教师和名优教师为重点,抓两头、促中间,推动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要把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作为学校优质发展的强基工程,大力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要充分调动骨干教师交流的积极性,发挥好名师的传帮带作用。要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抓紧抓实课堂这个主阵地。要充分依托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成果,推动“互联网+”条件下学区建设教育理念变革和模式创新。

5.优化评价措施,提升考核激励效用。一是学区制建设的考核评价,必须坚持以学区三年规划的落实作为标准,坚持以项目管理为主要形式,坚持以五育并举和核心的学业水平为重点目标。在继续坚持“捆绑性考核”的基础上,建立学区成员学校的“增殖性评价”体系。二是要通过薪酬、职称、评先评优、专业发展等多途径多形式充分激发教师参与学区制建设的热情。三是要加强舆论的引领宣传,通过新闻报道、学术论坛等途径,不断强化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对学区建设的自我认同。

四、明确工作要求,传导责任压力

深化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建设,是在我区城乡二元结构下,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贯彻落实国家“统筹推进振兴乡村教育计划和教育振兴乡村计划”的重大举措;是深化构建全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打造车谷教育强区的重要环节;是继续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内容。

1.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提高站位。各学校校长(执行校长)、学区主任(集团总校长)及机关科部室负责人要站在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化推进学区制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要凝聚党政合力,强化对深化推进学区制建设工作的全面领导;要认真履行学区制建设深化推进的工作职责,自觉服务和服从于全区教育改革大局,团结和率领广大干部教师投身改革实践。

2.把准方向,强化落实,全力推进。深化推进学区制建设工作,总的方向就是要统筹学区所有成员学校的资源优势、加大牵头学校引领辐射力度、聚焦“质量”这个中心,促进每一个学校取得“看得见”的发展进步。其关键就是要抓落实、抓出效果。各单位要增强抓落实的责任感使命感,提升专业化能力,发扬“钉钉子”精神,将落实落在初心使命上,落在实事求是上,落在教育发展的全局上,落在具体问题上。

3.注重研究,精准施策,提升质量。深化推进学区制建设工作,质量是根本,教师是关键,课堂是主阵地,信息技术是支撑。要在深化推进的过程不断观察,抓住本质,加强研究,精准施策,追求质量,确保工作落地生效。

4.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扩大影响。各学区、学校要通过各种媒体大张旗鼓的宣传我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模式改革的举措,大力宣传学校、学区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大力宣传学区制建设深化推进中涌现的先进干部教师代表的典型事迹,奏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不断提升学区制建设工作的社会赞誉度、美誉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附件:2021—2023年全区义务教育学区(教育集团)设置表

武汉经开区(汉南区)教育局

                        2021年3月18日


附件:

2021—2023年全区义务教育学区(教育集团)设置表

序号

成员单位

牵头学校

学区主任

一初中教育集团

一初中、官士墩中学、军山中学

一初中

付国屏

神龙小学教育集团

神龙小学、湖畔小学、军山小学

神龙小学

韩瑾

三角湖小学教育集团

三角湖小学、新华小学、黄陵小学

三角湖小学

张卫波

第一学区

开发区三中、四中、汉南中学

开发区三中

张光合

第二学区

纱帽中学、开发区二初中、邓南中学

纱帽中学

刘沁桥

第三学区

育才中学、黄陵中学、东城垸中学、乌金中学

育才中学

李长海

第四学区

实验小学、纱帽山小学、邓南小学

实验小学

张岩

第五学区

奥林小学、育才小学

奥林小学

林娜

第六学区

新城小学、乌金山小学、银莲湖小学

新城小学

许海艳

第七学区

沌口小学、子林小学、水洪小学、汉南小学

沌口小学

谢艳霞

第八学区

洪山小学、海伦堡学校、育才二小、万家湖小学

洪山小学

叶丹

第九学区

薛峰小学、东城垸小学

薛峰小学

韩芳

链接: 区人大 | 区纪委监委机关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川江池二路军山新城春笋C栋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川江池二路军山新城春笋D栋
隐私声明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 ©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

无障碍功能 武汉经开区

政府服务便民热线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