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固态离子能源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固态离子能源”)在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启动建设公司总部。源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固态电池科研成果,在武汉经开区实现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关键一跃”。
▲固态离子能源公司总部建设项目开工仪式 通讯员供图
固态电池被誉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固态离子能源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郭新教授及团队30余年潜心攻关,攻克了固态锂/钠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创立固态离子能源,专注于聚合物基固体电解质材料及全固态电池的研发与应用。
中试熟化,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必经之路。2022年6月,武汉经开区与华中科技大学双向奔赴,在军山新城合作共建武汉经开区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瞄准产业化搞中试,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遴选华中科技大学30个科研成果入驻中试基地,郭新教授团队的固态锂/钠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是首批入驻项目之一。
在中试基地提供的2000平方米厂房内,郭新教授团队仅用半年时间就建成了制浆车间、涂布车间、装配车间、化成车间、测试车间,搭建起从研发、生产、测试验证到电池成品的全流程中试产线,“比预计时间缩短了一半”。
在中试基地,固态锂/钠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完成中试孵化,下线的数批不同规格聚合物基固态锂电池,获得8项国家权威认证和3C强制认证。该电池采用高安全性的固体材料,-40℃到120℃都能正常工作,用钢针扎透不会冒烟起火,能量密度达到450千瓦/千克,比液态锂电池提高一倍以上。
▲固态离子能源公司总部效果图 通讯员供图
固态离子能源在位于军山新城的武汉氢能科技产业园建设研发总部,打造集“研发+产线+运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空间,打通从技术研发到规模化试制的全闭环。项目预计明年一季度完成建设,生产的固态电池产品,可让新能源汽车、两轮电动车、无人机、机器人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产品续航时间更长、充电更快、产品更安全可靠。
“固态离子能源迈出了从技术研发走向产业转化的关键一步,军山新城也将成为固态电池技术创新的‘策源地’、产业转化的‘示范窗’。”郭新教授介绍,固态离子能源已收获下游厂商的不少意向订单,完成了三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过亿元。
▲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
武汉经开区促进“学科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构建以军山新城为核心、沌口和汉南片区为两翼的“一核两片”环大学创新发展带,建设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科创服务、生活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型社区,让高校科研成果“走”出校门就地转化、实现产业化。
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固态离子能源均在22平方公里武汉经开区环大学创新带上。
“郭新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转化进入新阶段,是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经开区校地联合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李江华介绍,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创立三年多,已先后建成14条中试生产线,孵化成立10家产业化公司,其中7家企业入列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公司估值过亿,1家获得种子独角兽备案资格,累计获得融资超亿元,“一批科研‘种子’破土而出,排队进入市场”。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