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氢电:一张薄膜打破国际垄断反向输出海外

发布时间:2025-09-08 08:20 作者: 信息来源: 湖北日报

万级无尘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不停运转,一片片薄如报纸的黑色薄膜,来回穿梭、组装、打包,整装待发。

▲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工作人员在进行MEA膜电极产品外观检验。

8月29日下午,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理工氢电”)厂区内一派忙碌。“我们主要生产膜电极,实现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武汉理工氢电总经理田明星介绍。

小小一片膜,改变大世界。

膜电极是燃料电池核心组件,被称为氢燃料电池的“芯片”,它是电堆里氢能转化为电能的反应场所,成本占电堆六成以上,其性能更直接决定氢燃料电池应用表现。长期以来,新型膜电极量产制备技术被美国、日本等相关企业垄断,我国在这一领域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供货周期长,成为制约氢燃料电池商业化的瓶颈。

武汉理工氢电打破国外垄断:由其自主研发的CCM型膜电极,使用寿命增至2万小时,贵金属铂每平方厘米用量,从0.8毫克降至0.28毫克。

“这大大降低燃料电池电堆生产成本,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大规模商业化提供有力支撑。”田明星说。

▲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工作人员在生产膜电极产品。

2019年,武汉理工氢电CCM型膜电极生产线在武汉经开区建成投产,这是国内首条燃料电池膜电极自动化生产线。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武汉理工氢电,因此跻身全球膜电极供应商前列,产品出口至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凭借出口业务,公司营收快速增长,当年突破亿元大关。

除了在燃料电池膜电极领域保持领跑,武汉理工氢电还不断向上游制氢领域迈进:由于其自主开发的PEM电解水制氢膜电极,攻克绿电制绿氢的关键技术,领先国内同业,2021年小批量生产以来,已向国内多家PEM电解水制氢设备企业供货,并出口欧洲市场。

▲武汉理工氢电工作人员在膜电极自动化生产线操作

2023年10月,我国首艘氢能源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在宜昌首航成功。该船搭载的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膜电极,来自武汉理工氢电;岸边制氢站采用电解水制氢设备,其核心部件PEM电解水制氢膜电极,也来自武汉理工氢电!

汉产膜电极,支撑越来越多的“氢舟”,悄然驶过万重山。

据悉,该公司膜电极产品应用到商用车、船舶、无人机等领域,并为三峡工程、航天工程等相关项目提供技术支持,约三成产品远销美国、英国等国家。

▲武汉理工大学潘牧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CCM”型膜电极。

2024年6月,武汉理工氢电创始人潘牧教授领衔的“低铂、高效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工程化成套制备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潘牧介绍,这项技术之所以能够荣获国家级奖励,是因为实现了我国CCM型膜电极零的突破,并成功进行成果转化,摆脱对国外膜电极产品的依赖,还实现对国际垄断国家的反向输出,推动了我国燃料电池产业化进程。

作为未来清洁燃料之一,布局氢能已成为全球共识,这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潘牧坚信,氢能产业的春天,终将到来。来自武汉的“中国芯”,将更快融入全球氢能产业供应链。

链接: 区人大 | 区纪委监委机关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川江池二路军山新城春笋C栋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川江池二路军山新城春笋D栋
网站技术支持:027-84853098    政府各机构联系电话(点击查询)
隐私声明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 ©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

无障碍功能 武汉经开区

政府服务便民热线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