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135”现代化产业体系 武汉经开区开年干出“二次创业”新气象

发布时间:2025-02-06 09:40 作者: 信息来源: 长江日报

大年初七,中创新航武汉工厂里,AGV自动小车的电机运转声响起了;智新半导体车间里,输送带载着模块不断下线;宏海新一代智能制造创新生产基地已场平。

▲中创新航武汉基地。

“二次创业”一年接着一年干,武汉经开区发展气场不断升腾。就在去年,这里平均每月上市一款新能源汽车,下线了中国新能源汽车首个年产第1000万辆整车,汽车出海同比翻番。

今年,武汉经开区以“汽车+产业”模式带动新能源、软件、芯片、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化发展,构建“车能软芯材”高效协同的“135”现代化产业体系,确保全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奋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不停产“跨年”

中创新航一手抓产能爬升一手抢抓订单

走进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武汉基地三期工厂,记者看到,AGV自动小车轻盈地举起极卷,替代了人工操作,而产线旁的AGV自动小车则根据系统数据精准地上下料。

▲工业机器人成为中创新航工厂内,新能源电池智能制造的主力。

中创新航武汉基地负责人孙敬介绍,这个春节,企业不停产,三期工厂有近千名员工加班加点,一边推动工厂产能稳步爬升,一边抢抓订单,下线的储能电池将被安装至电网、可再生能源发电站、数据中心等。

“中创新航武汉基地是集团内产品型号较为齐备、业务范围最全的基地,可以生产电芯、模组、pack等各类电池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和储能等各领域应用。”孙敬介绍,目前,中创新航在全球布局了9大生产基地,其中武汉基地规划建设规模位居前三,也是武汉市落地的首个大型新能源电池项目。

中创新航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中创新航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于2021年7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70亿元。该项目规划共分四期建设,总投资额220亿元,建成后将形成年产能50GWh的国际领先的智能化、低碳化绿色工厂。截至目前,武汉基地项目已有三期投入建设。其中,项目一、二期已稳定投产、量产,项目三期产线也已全面投产。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该基地是武汉经开区抢占新能源发展新赛道的战略性项目。作为全球动力电池行业领军企业之一,中创新航为武汉经开区打造自主可控的“三电”供应链,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补上了重要一环。

订单翻番

日产2000多只新能源汽车“最强大脑”

智新半导体有限公司(简称“智新半导体”)生产车间,两条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

“刚刚过去的2024年,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日均产出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超2400只,年产量同比增长两倍多。”智新半导体生产部负责人说。

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IGBT模块),是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上的核心零部件之一,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最强大脑”。

东风公司旗下智新科技携手株洲中车时代,共同成立智新半导体公司,从事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的研发生产。2021年,智新半导体在武汉经开区建成IGBT模块产业化基地,华中地区首只量产的IGBT模块产品下线。

“得益于武汉经开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系列政策支持,公司得到了快速发展。”智新半导体研发中心负责人介绍,抢抓新能源市场机遇,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全年总销售额8%左右。

就在去年,智新半导体的第二条生产线在武汉经开区投用。半年后,智新半导体二期新产线月度产量超过3.5万只,创该产线投产以来月度产量的历史新高。

目前,企业产品在比亚迪、岚图汽车、猛士科技、东风乘用车、东风商用车等多款车型上搭载,累计为近百万辆新能源汽车装上自主“大脑”。

智新半导体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客户订单有望较2024年增长近一倍。后续,公司将适时投建第三条产线,以满足客户持续增长的需求。


链接: 区人大 | 区纪委监委机关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川江池二路军山新城春笋C栋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川江池二路军山新城春笋D栋
隐私声明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 ©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

无障碍功能 武汉经开区

政府服务便民热线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