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首批东风自主商用车经武汉经开综保区报关出口,发往东南亚市场。
同一时刻,在国家级“小巨人”湖北雷迪特办公楼,攻关小组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冷板项目仿真、样件制作等进程,成品将漂洋过海发往欧洲。
从“整车出海”逐步转变为“整车+零部件”协同出海,中国车谷加速“链全球”。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武汉经开区6家整车企业累计出口汽车3.6万辆,同比增长114.1%。预计全年实现整车出口10万辆,出口额1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47%。
▲武汉经开综保区全面贯通整车出海通道。资料图
国家“小巨人”
揽获全球汽车巨头亿元订单
沿着链条找伙伴、觅商机。今年5月,由湖北长江车百链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长江车百链”)开发建设的长江汽车链平台上线,其打破企业“各自为阵”的局面,需求、供给信息实时更新,双向奔赴比以往更顺畅、更高效。
▲长江汽车链平台界面。
湖北雷迪特是一家专注汽车冷却系统、电器及车身附件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华中地区最大的汽车散热器制造企业之一。前不久,湖北雷迪特公司与全球汽车巨头Stellantis(斯特兰蒂斯)欧洲总部成功“牵手”,达成超10亿元的冷板业务,将跨海为该集团7款车型电池包提供冷却解决方案。
“无数次的邮件往来、线上洽谈、多方比拼,最终赢得意向签约。”湖北雷迪特市场部负责人回忆,两家公司的跨海奇缘,得益于长江车百链在中间“牵红线”。
今年4月,湖北雷迪特找到长江车百链,希望借助旗下“天网”平台一一长江汽车链,加快开拓海外市场。了解到企业需求,长江车百链行业拓展部部长肖浩迅速召开对接会。很快,他在平台在库企业中找到了斯特兰蒂斯负责热管理的采购人员,并将信息反馈给湖北雷迪特。获知信源后,该公司第一时间“揭榜挂帅”,基于多年来为神龙等整车企业配套的经验,湖北雷迪特最终在历时6个月的QCDD(质量、成本、交付、开发)评审中,从一批国内外优秀候选供应商中脱颖而出。
时下,和湖北雷迪特一样,通过长江汽车链平台揽获亿元订单的不在少数。目前,该平台累计发布信息超万条,撮合订单超110亿元。“致力于打造汽车领域的淘宝电商。”长江车百链董事长陈力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嫁接国际资源,力争促成更多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海外联姻”,助力更多“车谷造”出海。
四大供应链平台“链全球”
车谷汽车产业链加速出海
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供应链是畅通经济循环的“大动脉”。当前,湖北省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武汉经开区围绕大宗商品、整车、汽车零部件等重点领域,先后组建湖北国控、湖北楚象、长江汽车产业、长江汽车链等4家供应链平台,供应链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平台矩阵加速构建,综合功能不断增强。
作为外贸龙头企业,湖北楚象今年1—8月营收实现121.23亿元,同比增长53.8%;湖北国控今年1—8月营收达136.53亿元,同比增长93.4%,双双交出亮眼成绩单,助推“车谷造”产品扬帆出海。
去年,长江汽车产业供应链有限公司在武汉经开区挂牌。该供应链平台为区域汽车产业提供原材料集采、整车进出口、整车及零部件分销、汽车金融及物流等服务。
一辆“车谷造”新能源汽车出海,从下单到提车需要多久?在长江汽车产业供应链平台,海外客户提车周期已从以往一季度,缩短为不到一个月,“既节省了交付时间和成本,又减少了整车企业的资金压力,备受整车与关键零部件企业青睐,今年平台全力冲刺70亿元年营收目标。”长江汽车产业供应链公司总经理苏耀堂信心满满。
从整车出海到带动零部件企业协同出海,不止供应链平台联动,还有园区政府部门同步助力,随着政企合力,完整的电动汽车出海产业链正在车谷加速形成。
▲位于长江边的汉南港。记者史伟 摄
时下,武汉经开综合保税区及港口物流园正积极申报汉南港区国家一类口岸临时开放。届时,武汉经开区将实现通江达海“链全球”,“车谷车、车谷出”离境出海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两个月前,武汉经开区启动2024中国车谷跨境电商+汽车产业带培育行动,区内百余家企业链接上阿里巴巴、亚马逊、TEMU、Google等跨境电商头部平台优势资源,一批汽车及零配件产业搭上出海“快车道”。
三个月前,一批自主品牌乘用车从武汉经开综合保税区通关,发运青岛口岸,并将经海运出口中美洲市场,助力“车谷造”汽车出海通道更畅通。
加速“走出去”,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武汉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借力供应链平台,构建高质量汽车产业供应链及物流体系,加快汽车产业“提质增量”步伐,助力湖北构建汽车产业新生态。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