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燃料电池核心技术,潘牧团队获武汉经开区百万重奖

发布时间:2024-07-15 08:39 作者: 记者张智 摄影孙晓飞  通讯员宋妤 季卫斌 信息来源: 武汉经开区融媒体中心

7月12日,武汉经开区向武汉理工大教授、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潘牧团队颁发“科技创新贡献奖”,并重奖100万元,以表彰其在燃料电池领域取得的突出成绩。

▲潘牧教授团队获得100万元科技创新贡献奖励

上个月,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由潘牧教授领衔的“低铂、高效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工程化成套制备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是国内燃料电池技术成果首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据悉,潘牧教授团队历时20多年,破解了CCM型膜电极制备、水/气传质以及超薄组件封装等难题,实现了我国CCM型膜电极零的突破,并成功进行了成果转化,摆脱了对国外膜电极产品的依赖,还实现对国际垄断国家的反向输出,推动了我国燃料电池产业化进程。

膜电极是燃料电池的核心组件,被称为氢燃料电池的“芯片”。2000年,潘牧教授担任燃料电池技术带头人,从武汉理工大学一间10余平方米的办公室起步,研制出我国第一片CCM膜电极。此后,潘牧教授团队的膜电极技术成型,学校成立武汉理工氢电公司,将产品从实验室推向市场。2008年,武汉理工氢电公司膜电极产品出口美国,成为全球燃料电池领域重要的供应商之一。

▲武汉理工氢电公司膜电极产品生产线

目前,武汉理工氢电已建成投产自动化膜电极生产线,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膜电极产品在商用车、船舶、飞机、高铁上广泛运用,并为三峡工程、航天工程等相关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其中三成产品远销美国、英国等国家。

氢能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近年来,武汉经开区抢占氢能产业发展新赛道,建设加氢站,支持氢能企业引进技术人才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氢能汽车常态化示范运营,打造全国氢能产业示范区。目前,全区已集聚了东风公司、绿动氢能、雄韬氢雄、理工氢电、众宇动力等14家氢能产业重点企业,氢能全产业链雏形显现。

“发展氢能任重而道远,需要产业链共同努力。”潘牧教授表示,真正要干好一件事情,得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必须全身心的投入。他坚信中国氢能产业未来越来越好。目前,潘牧教授正带领团队研发膜电极下一代技术,并积极扩大产能,保持我国在此领域的领先地位。


链接: 区人大 | 区纪委监委机关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川江池二路军山新城春笋C栋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川江池二路军山新城春笋D栋
网站技术支持:027-84853098    政府各机构联系电话(点击查询)
隐私声明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 ©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

无障碍功能 武汉经开区

政府服务便民热线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