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襄美好车谷 缔造幸福“虹”图

发布时间:2023-04-27 17:25 作者: 信息来源: 武汉宣传

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党委政府,在武汉经开区,美好生活如彩虹绮丽,照进民生图景,让车谷幸福成色更足。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武汉经开区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市委常委、工委书记刘子清带头领办,建立“一个试点一名区领导挂帅、一个区直部门包保、一个工作专班主抓、一套实施方案推进”机制,凝聚群众智慧、激发群众力量、赋权群众管治、做实群众评价、追求群众幸福。

积力所举,无不胜也。在全区涵盖城区、城郊和乡村三种类别的7个试点中,干群入户走访访出心声、社区夜话话出智慧、屋场院子会汇出办法,共同缔造试点的“星火”在武汉经开区“燎燃”开来,在践行“五共”理念的实际中,一个个火热的基层民主实践、一个个别具特色的基层民主渠道在全区不断涌现,描绘了一幅美好车谷人人参与、幸福生活人人享有的七彩“虹”图。

走进军山街龙湖社区,树木葱郁、花团锦簇、孩童游乐、长者畅叙,40多栋高楼整洁明亮,偌大的社群,无不令人羡煞时光安逸。

7年前,军山村的7个自然村、2000多户村民搬进社区,“洗脚上岸”住进龙湖社区,从“农民”变为“市民”。龙湖社区党委书记刘凯介绍,为了让居民更好地适应与享受新环境,推动传统小村庄向现代化社区蝶变跃升,社区架空层“红色氧吧”建起了民俗驿站、绿色驿站、廉政空间、法治阵地、城市书房、退伍军人之家,还有服务残障人士的阳光家园,可以让老年人聊天休闲的幸福乐园……

其中,最为特别的当属乡愁博物馆。博物馆约70平方米,按农居生活布置,水车、刨子、木屐、烘笼……一件件木制铁制的农具、渔具,大大小小的陶坛瓷罐,200多件藏品摆在地上、挂在墙上。

“7年前,这些老物件随居民一同搬来社区,虽用不上但又舍不得扔,就码在过道里,堆在架空层,不好看还有安全隐患”。社区与居民协商,建个博物馆,一来给老物件找个“安身之所”,二来让老物件物尽其用,给居民们留下回忆。

这里成为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网红打卡地”。如今孩子们经常来参观爷爷奶奶以前用过的东西,下沉党员、社区新党员来这里开展党建活动。这些物件不仅留下了岁月刻画的痕迹,让基层群众在共同缔造的过程和成果中产生浓厚的归属感、衍生浓郁的乡愁感、共生满满的幸福感,让老百姓的生活有情有义。

走进军山街龙湖社区,树木葱郁、花团锦簇、孩童游乐、长者畅叙,40多栋高楼整洁明亮,偌大的社群,无不令人羡煞时光安逸。

廖家堡社区现有15个小区,其中8个老旧小区年代久远,活动空间不足、房前屋后线网老化、停车老大难等问题突出,建设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成为居民共同的期盼。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去年10月,社区一改室内协商会议模式,将“小区治理月月谈”活动搬到农垦街小广场,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板凳会”。“希望搭建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舞台”“健身器材周围车子随意停放,建议划定停车区域”“安排一套游乐设施方便小孩活动就更好了”……摆问题、提意见、谈体会、出点子,大家畅聊共同缔造活动及“五共”理念,你一言我一语,热情高涨。

通过近2个月改造,去年底,位于农垦街文化广场的“百姓大舞台”正式启用,今年3月,社区与通津村用非遗文化大戏携手共庆“三八”佳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通津夯歌》实力压轴,点燃居民热情。

自共同缔造实践开展以来,廖家堡社区推动“五共”理念与“吾家”党建品牌融合,500余户线路综合整治让老旧小区亮丽了“天际线”,2个服务驿站配套了党员活动室、小区综治、百姓议事厅、爱心驿站和江城蜂巢等功能室,全面推行“支部进小区、网格进支部、服务零距离”,把“办公桌搬进楼栋”的新举措,让一幅幅温暖人心的民生图景、一份份充满关怀的民生成绩单,如暖阳般照进社区,让群众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幸福感。

穿过一片金黄的油菜花海,映入眼帘的湘口街绿荫路社区,处处充满盎然生机。

“拥有一小块花园,是一件多么令人愉悦的美事。最美的一隅风景不在远方,就在自家门口。”社区书记张念介绍,今年初,绿荫路社区多次召开民情恳谈会、多方协商议事会,共同商议“转角遇到花”共享花园项目。

小到花花草草,大到社区发展规划。绿荫路社区积极探索“社区党建+服务群众”相融合的“1235”工作法,即“党群一张网、两手抓、三支队伍、五零服务”,以互联网为载体,整合辖区资源,构建一张党群相连的无形网络;抓社区党组织建设、抓基层党员群众服务;建好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履责化的党员队伍,社会化的志愿者队伍;让社情民意“零障碍”、关爱帮扶“零遗漏”、矛盾纠纷“零上交”、为民服务“零距离”、服务质量“零投诉”。

绿荫路社区地处偏远,社区便将每月10号定为社区公众开放日,联合多个单位为居民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免费理发、义诊、法律咨询、代缴燃气费水费等,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服务。

共同缔造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绿荫路社区的居民大多经历过汉南农场的时代更迭,农垦文化的记忆伴随着众多居民的岁月。一件老物件,珍藏着一个时代,眼下,绿荫路社区正全面推进农垦博物馆建设,让历史的脉络不断地赓续,让文化的传承守得住乡愁。

整齐划一的小高楼、精致错落的绿化带,这样的新农村建设小区很难让人不爱,作为省级生态村、文明村,推窗见绿、开门见景,便是邓南街捞子湖村的日常。

15年前,捞子湖村320户1102人搬进了统一规划建设的南康新村新农村社区。次年,而立之年的李治华回应乡亲们的期盼,以村党支部书记的身份施展拳脚,扛起了建设新农村的担子。

告别了低矮湖湿的平房,居民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但因年轻人一般长年外出打工,这里常住人口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为主,如何提升村民经济,成为了李治华迫切解决的难题。

“打好绿色生态这张牌。”捞子湖村通过土地流转,转变传统的分散农种模式,采取引进公司合作社经营模式,让村民能够就近就业,实现了旱涝保收,增加了村民收入。

共同缔造,扮靓村湾,更要让红色力量延伸到基层治理的最末端。李治华瞅准时机,带领着全村5名干部与1名网格员开始打造各种便民活动和社区品牌特色。组建捞子湖村、巾帼两支村民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小区环境卫生、矛盾调解、治安巡逻、垃圾分类等活动,动员党员群众主动认领疫情防控、矛盾纠纷、环境卫生、待办事项等岗位。

村基础建设日新月异,集体经济稳步上升,环境卫生焕然一新。他表示,将积极组织村民参与共同缔造,提供多样化的贴心优质活动,不断加强为民服务的力度,为村民创造美好生活奉献力量。

四月春意渐深,从故乡移植而来的樱桃树,眼下即将成熟挂果。

面对采摘季的到来,东荆街郧阳村为此召开了创业研讨会,如何拓宽采摘季的收入?共同缔造如何缔造?村集体经济如何发展?村民们各抒己见。

2010年,南水北调,1113位村民远离十堰郧县的故土。那次搬迁,家家户户把打包带来的樱桃幼苗移植在家门口,错落排开,枝繁叶茂。“80后”村民朱文琴说:“新家种满樱桃,以解一丝乡愁。”

过了几年,樱桃树开始挂果,在武汉市场成了“抢手货”。能不能规模化种植,发展樱桃产业?村民之间的聊天、议论,引起东荆街道党工委重视,郧阳村党支部召集村“两委”成员共同商议。“村民出点子、‘两委’想路子、专家谋方子,帮助村民从‘台下看戏’向‘台上唱戏’转变。”郧阳村党支部书记王子军说。

去年4月下旬,樱桃园首次大面积挂果,60亩产地喜获1万斤收成,11天的樱桃采摘期,涌进1万多名游客,日峰值突破2000人,50多位村民帮起了忙。细细盘点,收入20万元,“‘乡愁树’扎下了根,赚到了钱”。

新时代这十年,樱桃红了,口袋鼓了,村子美了,移民村在这里扎稳了根,与故乡的樱桃在此共生。目前,郧阳村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有声有色。“回乡能人”刘军凯建起了龙凯生态园,“水稻种植能手”陈木章兴建了梦稻家庭农场,村民们合伙搞起了稻田养虾合作社、莲藕合作社、红樱桃合作社、猕猴桃合作社,闲置的村民住宅被“打包”改造成郧阳特色民宿。

在村党组织、党员、乡贤、群众的共谋下,村民们憧憬着新的美好愿景,求解郧阳村幸福生活最大值。

从晨曦中醒来,一群身着印有,“东风本田”字样工作服的居民,走出沌口街枫桦苇岸社区的大门。

身后,家里的老人孩子,他们放心地“交”给了社区。

枫桦苇岸社区党委书记刘宜说,自社区成立以来,社区和东风本田双向奔赴,无论何时何地,社区工作都有东风本田职工和家属参与的身影。

疫情防控时刻,东风本田的枫桦苇岸社区临时党支部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到,他们主动认领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等工作任务,还开展门岗值勤、协助有序开展核酸检测、保供等工作。同时,在社区共同缔造工作队中,以东风本田职工为主力的“大白维修服务队”,每个月都帮社区居民维修保养车辆,讲解汽车使用、养护知识。

去年10月,围绕共同缔造,社区召开东本业主恳谈会、居民代表意见征集会等,制定了4大类15个共建项目。打造“一米阳光”微景观、发动群众认领绿地为其中之一,65岁的社区居民陈湘珠和她的姐妹们自发组建社区志愿队伍,各自认领了一片“一米阳光”。

寒风骤雨之时,她和志愿队伍将绿植景观等搬回家中“避难”,她说“我们要让‘责任田’里花常开、树常绿,只有居民们住得舒心了,孩子们才会安心上班工作”。

认领“一米阳光”,是企业、职工、家属参与共同缔造活动的一个场景,今年,枫桦苇岸将继续开展多个活动场景,让一个项目“孵化”一支志愿服务队,让“五共”理念践行在社区治理中。

走进沌阳街金域蓝湾社区,中英文双语标注的道路指示牌,公告栏里的通知彰显出这个社区浪漫的“国际范儿”。

Joshua Koh自称“老许”,8年前,老许举家搬到武汉,初来金域蓝湾时,小区里的路牌 、标牌只有中文,外籍居民颇感不便。他向社区建议,设置双语路牌,重要的通知、公告也翻译成英文。没多久,老许发现小区的路牌、标牌上,都添加上了英语,他的建议,得到了回应。“这让我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老许说,“虽然我们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国籍,但社区没有把我们当成‘外人’。”

金域蓝湾社区党委书记邹帅说,创建国际化社区,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对外籍居民“不见外”,社区事务同样要听取外籍居民的意见、建议,同样欢迎、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目前,社区引导高管、高知业主18人成立了“语你同行翻译服务队”,提供多语种翻译服务100余人次,外籍居民融入社区零障碍。引导 10名外籍居民担当“编外”社工,在社区双语标识规范、宠物行为矫正、彩绘墙及窨井盖美化创作中奉献热情和力量。

“小切口”推动着“大变化”,“小改变”孕育着“大浪潮”。“现在,我的同事们陆续从周边的社区,搬到了金域蓝湾,他们都在学习中文。”老许说,消除了语言障碍,外籍居民就能更快融入社区,他们参与社区事务的意愿就会更强烈。

链接: 区人大 | 区纪委监委机关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川江池二路军山新城春笋C栋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川江池二路军山新城春笋D栋
隐私声明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 ©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

无障碍功能 武汉经开区

政府服务便民热线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