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武汉经开区南太子湖文化馆书画培训室。
手执画笔,勾、擦、点、染……倾刻,在吴万昊的笔下,简洁、雅致的车谷图景跃然纸上。
高楼鳞次栉比,高树扶疏,云影轻扬。画稿上,“您已进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的字样,预示这幅画的主题关乎军山新城。
吴万昊,东风公司员工,武汉市版画家协会副主席。眼下,他正在创作的,是版画《车谷长卷》中的一幅。
画稿完成后,经过拓印、刀刻、上色等操作,这幅画就会变成如刀刻斧削、线条硬朗的版画。
“《车谷长卷》,从这里就开始军山新城部分的创作了。”停笔稍歇,吴万昊笑称,“画了十几年、刻了十几年的武汉经开区、中国车谷,常画常新、常刻常新”。
一笔一刀 雕琢新城成长印迹
吴万昊今年53岁,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版画专业,是在十堰二汽“芦席棚”里长大的“东二代”,现在东风公司负责人力资源工作。
2003年,东风公司总部迁至武汉、落户武汉经开区。吴万昊一家随之迁入,在武汉之南扎下根来。
“刚来这儿时,武汉经开区初具雏形。”指腹摩挲着画笔,吴万昊回忆道,“从厂房初建到产业发展,我们见证了这座新城的巨变,更想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这些点滴变化。”
吴万昊,长于版画创作,水彩功底亦很深厚。
“自己的方式”,在他看来,就是用画笔描绘、用刻刀拓印车谷的点滴之变。
工作之余,吴万昊身背画板,穿行于沌口的大街小巷,行走于汉南的山野阡陌,东风大道旁、通顺河畔、三角湖边,留下了他采风、写生的身影。
一柄刻刀,一支画笔,十余年间,吴万昊一笔一划,拓印、雕琢车谷嬗变。
《春消息》,是吴万昊的得意之作之一。这幅版画,创作于5年前,聚焦武汉经开区东荆河的蜕变。
赭黄土地上,钢架耸立;碧绿江面,山影倒映,绵延起伏。厂房,烟囱,河畔的电塔,线条硬朗、色彩厚重,这些工业元素昭示着这片土地正在由农向工的演进,也勾勒出新城成长的轮廓。
电塔上空,群鸟盘旋。它们舒展羽翼,沐浴晨光,让这幅略显厚重的画作,鲜亮起来,灵动起来。
“这一组‘候鸟’元素,寓意中国车谷不断集聚产业人才、创新人才。”吴万昊说。
吴万昊画稿上,元素不断“焕新”。
画案上,吴万昊铺展开来《中国车谷》(水彩)。
长达1.8米的画稿上,东风大道横贯其间,岚图汽车、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等依稀可辨。三角湖畔,环湖绿道延伸,游人如织;东风悦享无人驾驶巴士、无人驾驶清扫车,驶上街头……
“这些年,车谷变化很大,产业兴旺,城市宜人。从心底里想把这些变化画下来、刻出来。”
“地铁16号线开通后,我已经来来回回地坐了4遍。”从去年深冬至今年仲春,吴万昊先后4次专程搭乘16号线,油菜花金黄、大军山如黛,长江浩荡,沌口长江大桥高耸入云,透过车窗,扑到眼前的一幕幕,刻在了脑海里,落笔于写生画稿上。
“大美车谷,画不尽!”吴万昊说,他正在创作的《车谷长卷》系列作品,包括20余幅画作,《中国车谷》是其中的一幅,接下来,还要画“最美观江地铁”轨道交通16号线、军山新城新地标“春笋”、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车谷大道……
【编辑:王娅】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