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尾中华鲟鱼苗在武汉经开区放流长江

发布时间:2022-03-28 21:39 作者: 记者彭宇 通讯员田晓革 信息来源: 武汉经开区融媒体中心 海报来源:长江网

3月28日是中华鲟保护日,当天上午,在长江武汉经开区江段,5万尾人工繁殖的中华鲟育苗被放流到母亲河长江之中,这是长江武汉江段开展的最大规模中华鲟放流活动。

此次活动由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对改善和优化长江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向长江投放的中华鲟鱼苗鱼龄约5个半月,体长20至35厘米,重约30至150克。

中华鲟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目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在没有找到可靠的资源保护和自然繁殖恢复途径之前,开展全人工繁殖、构建人工种群、加大增殖放流力度是未来恢复中华鲟自然繁殖的重要保护措施。

据悉,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在武汉经开区建立了水利部水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试验基地,专门研究和培育长江特有珍稀水生生物,当天放流的5万尾中华鲟全部来自该基地,为保证中华鲟健康繁殖,还在试验基地建起了国内最大的中华鲟循环水驯养池。

为何选择在长江武汉经开区江段放流?

“长江武汉经开区江段水生态环境优良,完全满足中华鲟生存所需要求。”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技术员杨波解释,通过长期观察发现,长江经开区江段内江豚等珍稀水生物种数量持续增长,非常适合中华鲟栖息生活。

自2002年以来,武汉经开区连续多年开展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活动,恢复长江渔业资源和补充长江水生生物,促进长江水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今已投放2.8亿尾青、草、鲢、鳙等多种鱼苗。

早在2020年6月,武汉经开区在全市率先开启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工作,重点打击锚鱼等非法捕捞行为。同时,进一步规范娱乐性垂钓,引导科学、有序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持续促进有效恢复水生物和渔业生态。


【编辑:王娅】

链接: 区人大 | 区纪委监委机关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川江池二路军山新城春笋C栋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川江池二路军山新城春笋D栋
隐私声明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 ©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

无障碍功能 武汉经开区

政府服务便民热线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