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脏超声CT影像资料直接上传系统,检查结果立马呈现,再经过专业影像医师审核,能够精准得到诊断结果。
5月6日,在武汉亚心总医院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应用研讨会上,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武汉亚心总医院影像中心主任马小静向现场专家介绍了“冠脉医学影像智能后处理软件”。
该软件由马小静带领团队与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多家高校合作,历时近4年临床科研开发,可节约近50%-80%的影像后处理时间,90%的后处理结果可直接使用,获得与会专家高度点赞。
冠心病往往来势汹汹,尽早诊断、及时干预,对于疾病的预后尤为重要。
冠状动脉CT作为心血管疾病常用检查方法,具有血管成像速度快、创伤小、检查费用低等优点,可直接评估心血管状况。然而冠脉CT的检查后处理流程繁琐复杂,影像医生手动工作量大,诊断及报告获取时间较常规CT检查明显延长。因此,为了在更短的时间内为患者提供精准的检查报告,马小静带领团队积极拓展医疗人工智能领域。
据介绍,冠脉医学影像智能后处理软件通过人工智能和影像处理技术,模拟医生的后处理和病灶检出方法,可快速完成冠状动脉血管增强CT影像自动重建和后处理计算,获得准确的三维重建图像及血管名称标记,便于医生全方位观察冠状动脉,辅助医生更快发现斑块、判断斑块性质,明确血管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等,大幅度提升了对影像数据的诊断效率和精确度。
“心脏病有近百种,我们前期重点在做房缺、室缺、冠脉CT显像,共提供4000余例病例,为智能系统做数据搭建,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马小静介绍,该系统落地后将节约近50%-80%的影像后处理时间,而且准确率高,90%的后处理结果可直接使用。
活动当天,来自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武汉儿童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等数十名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在心脑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主题展开学术研讨。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