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上午,区人大常委会农村工委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视察了我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实地察看了十八家泵站、南丰闸、坛山桥马影河清淤工程,听取了区水务局局长李文革关于全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报告。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启柳、李瑛、王善元、余旭东、副区级领导李文光、区人大办主任杨山、人大农村工委主任罗声华和农工委成员、有关街人大工委负责人参加了这次视察活动。
近几年来,区政府水务职能部门主动作为,围绕"挡得住、排得出、灌得进",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抓住各级政府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契机,以项目为支撑,主动策划,千方百计争取中央、省市资金1个多亿元,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大型骨干泵站,改造、扩建和升级中小泵站,疏通扩挖港渠管网,综合治理农业生态环境,提升城乡服务保障水平,为打造全区"四最"农业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新建了流量为2.24立方米/秒的新沟补源泵站,为湘口特色水产养殖和农业灌溉提供优质的灌溉水源;正在施工建设的十八家排水泵站,装机容量3×560KW,排水能力由过去的每秒8个流量增加到22个流量,受惠面积28.12平方公里,将实现一日暴雨一日排完、雨停水干的目标;对全区75千瓦以上排灌泵站进行了升级改造,提高了排灌能力;组建汉南区抗旱服务队,有力地提升我区抗旱应急能力。"关于加快马影河流域治理的议案"是区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的议案。区水务局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对马影河分二期进行综合治理。实现马影河首次主河道清淤疏挖,高标准、高起点岸线绿化护坡、景观带建设,获得省水务厅、市水务局的高度赞扬。马影河二期综合治理将于年内实施,工程包括东荆段11.1公里河道全线清淤治理,金南沟6.5公里全线扩挖,南丰闸和滩头闸的重建和改造等,将会美化城乡环境,恢复水生态系统,提升马影河水质。存在的主要问题:水利工程配套建设滞后,小型机站设备老化,安全管理存在隐患,农田田间毛细血管不畅,分户经营、地段多块、种植多样、抗旱时段多样性协调难等。代表们建议:
1、建立马影河治理和管理长效机制。马影河全流域的治理,全线贯通后将发挥重要作用,区水务局作了很多努力,争取中央治理资金6000多万,已投入2589万元完成一期治理任务,二期治理包括对马影河上游全线清淤扩挖马上要进行。由于马影河上游有的地方被拦死,有的围堰养鱼、养猪,有相当大的工作量,不仅是区水务部门的责任,还是所涉及到东荆街、邓南街的责任,区政府要高度重视,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区政府牵头、协调解决治理中的问题。二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马影河的常态管理,截污限污,禁止人工养殖,保护水体和生态环境,实施景观绿化规划建设,落实长效管理责任机制。
2、加强维护,解决重建轻管的问题。做到有机构,有人员管理。进一步完善管护办法和评分标准,实行分级管理,区街两级制定相应措施,解决管理经费不足的问题。目前,新沟补源、十八家泵站、马影河景观绿化的管护经费由区水务局承受,每完工一处,压力增大一些,希望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建议区政府在水务局设立管护科,聘请专业维护技术人员,对跨街水利设施(包括机泵站)实行统一管理,对街道村队机泵站给予技术指导,将管护费用纳入区级财政预算。
3、要妥善解决好区级水利工程资金配套的问题。区政府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支持力度,按政策落实相关配套资金。这几年,区水务局工作积极主动,争取项目多,工程量大,有的项目策划不成功垫付了不少资金,职能部门压力大。区政府配套资金要到位。
4、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区水务局站位要高,定位要准,做好与经开区规划衔接工作,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水利建设规划,要与区重点项目建设相结合,与本区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灌溉排捞、水产基地提档升级相结合,与农业生态、居民生活相结合。
5、整合资源,做好精品农业。精心策划更多精品农业项目,重点扶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整合小型涉农资金的使用,按照谁受宜,谁负担,组织投工投劳,解决好毛细血管不畅问题。完善跨区域水利工程建设协调机制,同步建设配套工程,加强协调,避免相互割裂,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