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8-06-27 00:00 作者: 信息来源:

——2014年12月23日在汉南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2014年,是我区赢得新机遇、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谋求新突破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经开区工委、管委会及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推进汉南区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面融合发展为主旋律,大力实施“工业立区、项目兴区、开放强区”战略,抢抓机遇、加压奋进、攻坚克难,全面完成了区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2014年,我们准确把握一体化发展大势,以实现全面一体化为新方向,以适应融合发展为新常态,全区上下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着力应对复杂形势,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经济一体推动实力新提升。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亿元,同比增长13.88%,完成计划的101.3%;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3.24亿元,同比增长15.8%,完成计划的100.1%;地方公共预算收入11.98亿元,同比增长4.9%,完成计划的10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7亿元,同比增长15.2%,完成计划的10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计划的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计划的100.3%。单位生产能耗下降3.2%。工业用电量保持高速增长,累计用电3.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2%,增幅保持全市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839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542元,增长13.6%。

——机构一体注入改革新动力。先期完成国土规划、城建、招商、公安等四部门机构融合,随后紧锣密鼓启动大部制改革相关工作,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步激活并有序建立高效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两区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迈出坚实步伐。

——交通一体夯实发展新基础。年初开通纱帽至沌口的272路城市公交便民快线。汉南对外黄金要道通顺河大道全速推进,纱帽与军山实现快速无缝连接的军纱大道正式开工,工业倍增发展区直接对外的绕城主动脉纱帽大道提上动建日程,“大汉阳”有轨电车规划覆盖纱帽新城。汉南加快发展的筋骨更强更壮实。

——招商一体筑牢发展新底盘。上市公司国轩高科落户我区,实现重大项目引进新突破;日和、时利和、铭科汽配等11个优质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世界500强新兴际华重工装备(3611)、奥斯塔特汽车底盘、宏兆凸轮轴、运发汽车稳定杆、弘嘉汽车手刹总成等20多个核心汽配和整车企业纷纷抢滩工业倍增发展区。汉南跨越发展的底盘更大更厚重。

——规划一体开拓发展新空间。共享两区基础地理数据信息资源,巧借一体化发展修编之机,开拓城乡发展新空间,初步完成《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托管区(汉南区)一体化规划》,建立汉南规划综合“一张图”信息系统,汉南后发崛起的蓝图更美更清晰。

——社会事业一体带来发展新气象。两区交流互动频繁,参加人数逾万。“走进开发区”、“走进汉南”打开两区交流大门,大型书画、诗词楹联、文艺晚会、党派交流、体育赛事等10余种联谊活动,累计开展80余场次,有效促进人文交融交流。两区档案资源同藏共享的国家级新馆选址已定。汉南社会事业正快步走进繁荣发展的春天。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产业升级,集聚一体化发展势能

过去的一年,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引领下,我们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新型工业化为龙头,以打造沿江产业带为突破口,同步发展现代商贸业、都市精品农业,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新型工业加速发展。着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通江一路西段、洪兴二路、黄金线东荆段等多条园区道路建成通车,都湾路、洪兴路、金樽路、虎脊路正加紧建设,乌金工业园水电气实现“三通”,110KV幸福变电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湘口变电站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园区邻里服务中心选址确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承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大整车企业产业辐射,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新增8户,达66家,实现产值101亿元,同比增长43.12%,占工业总量的47.28%。古河、高木、富诚、宝利特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建成投产,新增产值13亿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在建续建工业项目61个,总投资341亿元。伊世、逸航、卫亚、东方隆、瑞威特、绍钢等项目主体工程完工,浦项、欣泰达、钧达、源隆等近10个项目正加紧建设,工业倍增发展区涌动着建设的热潮。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投资12亿元的宇丰、汉南港、中海粮油三大码头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年吞吐能力可达500万吨,汉南作为武汉新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武汉西南港口经济重要一极。总投资28亿元的中海粮油、正大水产饲料、果葡糖浆等一批知名食品及食品加工企业沿江集聚,湘洪工业园内筒仓高耸、油罐簇新、码头繁忙,现代大工业气势如虹;中技桩业、海波钢构等一批大运量大吨位的重点项目沿江续建,汉南大临港时代全面开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组建通用航空及卫星产业园平台,正加紧报批兴建国家通用航空机场,完成第二阶段空域规划论证评审,武直、三川等一批航空企业涌入汉南,通用航空产业蓄势待发。全年完成小进规企业26户。新认定5家高新企业,3家通过复核,高新企业总数达到17家。长江机电成功挂牌,“新三板”实现零的突破;汉峰实业登陆沪“四板”,开启同类企业发展先河;大汉口、老农民、华莱士、三宇机械4家企业实现券商签约。

现代商贸业蓬勃发展。商业地产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新增商业地产面积31万平方米,总面积达到92万平方米,欧洲风情小镇商务中心、紫阳天玺、汉南天地等重点商贸项目顺利建成,2万平方米的碧桂园商业风情街正式运营。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瞄准一体化后的汉南市场,纽宾凯国际酒店、中影国际影院、上岛咖啡、联合一百等企业纷纷签约入驻,五星级豪生大酒店落户汉南新城,专营国际一线品牌的奥特莱斯钟情欧洲风情小镇,拟开辟商业面积11万平方米,重构汉南商业发展新格局。房地产开发实现持续增长。区内房地产施工面积133万平方米,提供商品房源3821套,同比增长25%。小型商服门店如雨后春笋。廖家堡特色小吃一条街悄然形成,云集各类餐饮门店32家;武商量贩集购物、观影、休闲、娱乐于一体,成为成熟商业综合体。现代物流业蓬勃发展。投资近20亿的宝湾、普洛斯等一批大型现代物流项目推进迅速,主体工程相继完成。金融服务能力日益增强。新申报增资扩股2亿元小贷公司1家、筹建社区银行2家,纳入合格类融资性担保公司5家,新开寄售行1家。区城投公司全年融资7.64亿元,有力保障了城乡建设资金需要。

现代农业提质发展。农业板块不断升级。新增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2.3万亩;建成4500亩设施蔬菜基地,创历史之最;我区设施农业面积已达2万亩;湘口水产养殖示范园成为全市六大现代都市农业园区之一,东荆街“青草湖中华鳖生态养殖”基地获评第八批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特色农业声名鹊起。优质葡萄、脆冠梨、桑葚、西甜瓜、草莓等特色水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汉南精品水果的知名度享誉省内外,以纱帽脆冠梨、草莓、桑葚采摘,邓南甜玉米、橘子采摘,东荆西甜瓜采摘,湘口葡萄采摘、赏花游玩、休闲垂钓为特色的“滨江田园”一日游,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特色水产养殖再创新模式。鳜鱼、全雄黄颡鱼池塘标准化养殖及鳖鲌混养等高效养殖模式试验示范成功,我区《池塘无公害网箱养鳝技术规范》成为武汉市地方标准将颁布实施。8项种养业新技术得到推广。农产品现代化营销渠道通畅。90%以上特色农产品通过合作社、经纪人及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豪客家族、邓丰玉米95%的农产品借助电商物流俏销全国。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累计培育103家家庭农场、2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8700户,带动面积95000亩。休闲赏花游取得新突破。楚湘公司步入建设高峰期,7000亩现代农业生态园初具雏形,已建成1600亩各色花园,其中月季园为华中之最,基本建成园区道路、喷滴灌系统、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明春可接纳八方游客赏花休闲。现代农业发展探出新路子。整村流转窑头土地5017.2亩,引入农业龙头企业武汉广夏润田,开创整村大板块流转新模式。

(二)统筹城乡建设,展现一体化城市魅力

过去的一年,我们把握“三创”契机,着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城市”,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为重点,加快项目建设,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城市功能大提升。城乡发展规划体系更完善。科学调整全域城镇化建设规划。编制完成纱帽主城区供排水和6个湖泊“三线一路”系列规划。兴一路白马桥、马影河大道延长线、滩头山路、学院路建成通车,城市主骨架进一步伸展;完成117公里骨干港渠和158公里支渠清淤扩挖,基本完成十八家泵站改扩建,有效解决东荆片区近30平方公里范围内发展都市农业排涝能力不足问题。建成第二水厂在线监测系统、纱帽水厂中央控制系统,城乡饮用水更安全。全市首个人工湿地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绿地面积24.44万平方米,建成绿道10公里。

城镇化建设大提速。高标准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比照城市重点中心社区标准,建成乌金社区三期、湘隆二期、幸福家园一期,完成乌金社区三眼桥片、幸福家园二期主体工程,启动乌金四期、湘隆三期,新分配农村社区居民房810套。高品质配套社区基础设施。完成乌金三期东湖苑及湘隆二期水电路气配套建设,启动乌金和湘隆社区绿化、休闲广场、地下停车场、小区停车位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社区周边主要道路黄金线、商服配套项目主体工程和幸福渠清淤护坡。高水准完成两大移民村基础设施改造工作,全面提档升级郧阳、汉江两村的绿化及地下管网。高质量开展农村确权登记颁证整区推进试点工作。全面完成16个试点村83个村民小组4570户5.47万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高品位推进汉南新城(欧洲风情小镇)建设。投资15亿元,完成风情商业区、北岛风情生态社区主体建设,启动太白路南段、台头北路、兴盛路等6条道路建设,完成7万平方米绿化和马影河西岸景观打造,欧洲小镇异域风情初现。

城乡环境大提质。全民参与“三创”活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重投入,投资4000多万元,完成纱帽、湘口2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1个示范街区、1条市级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1个老旧居民小区立面等综合整治,薇湖西路全线刷黑;完成金莎轩、四栋小区、党校宿舍等22处老旧社区综合改造,硬化面积4.5万平方米,增设路灯150盏,全面升级地下排水管网;新栽230余个公益广告牌,覆盖主次干道,“三创”氛围浓厚。强治理,依法拆除违法建设197处,整治占道经营1640起,拆除乱搭乱盖280余处,规范4个老旧社区架空管线,清理占用公共绿地100余处;全面开展机动车环保检测、黄标车提前淘汰工作,大力整治区域内工业燃煤小锅炉,区域空气质量优良率居全市前列。促整改,修复破损路面16000平方米,清理社区周边及楼道内乱堆乱放杂物680吨,拆除旱厕21座,修筑排水箱涵1850米,拆除敞口垃圾池28个,新改建公厕6座,改造纱帽地区8个社区21处排水设施,实施11个示范村生活垃圾收运示范工程,新增湘口、东荆2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达420吨。虑长远,编制完成破损山体修复及保护规划,启动薇湖公园、牛海湖公园建设,成功创建5个市级生态村,申报2个省级生态村,1个市级特色旅游名街。

(三)优化公共服务,增进一体化民生福祉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以民为本,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为着力点,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就业创业工作进一步增强。城镇新增就业4200人、再就业82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022人。新增劳动者创业286人,创业带动就业1431人。创发10期10万份《汉南就业专刊》,就业培训6645人,举办大型招聘会13场次,提供就业岗位近1.8万个,达成就业意向8441人。建成5个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服务站,实现重度残疾人居家分散就业。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增参保4621人,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6%以上,新农合参合90774人,参合率达99.51%。启动城乡低保统筹,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标准比上年分别提高57元和63元。养老金待遇大幅提高,15381名企业退休人员月增待遇195元。1797名80周岁以上老人享受高龄津贴213.49万元,首次发放失独老人津贴,为231名困难老人提供每天1小时居家养老服务,实现60岁以上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行65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区内客运交通及城市公交。深入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710套,基本建成610套,分配入住500套。切实抓好“双拥”工作,各项优抚政策全面落实。加大特困群体帮扶力度,累计发放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1336万元。扎实开展扶老助残工作,获评“全市老龄工作五星模范区”。

社会事业更加协调。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以全省第一的成绩通过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高考一本上线超百人,保优率领先全市省级示范高中。汉南一中生态园林式学校、汉南职教中心汽车维修实训基地、纱帽中学综合改造、育才小学综合楼等重点教育项目同步建设。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制度化关爱体系被人民网誉为全国“破题之作”。卫生计生事业加快发展。农场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区人民医院创省级重点专科1个,区中医院顺利通过二级医院评审。汉南区“母亲健康快车”正式启动。科技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新增科技孵化器3.3万平方米,新建大学生创业苗圃园2000平方米;新创市星火科技示范村2个,示范户7户,示范基地1个;专利申请达64项;建成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30余场次,区内八大场馆集中向社会免费开放;20支星级农村骨干文艺团队争相为民献艺;农村公益电影在全省率先实现“周周放”,国内200余家媒体纷纷聚焦,《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专栏报道;朱光亚诞辰9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次第开展,央视《最亮的星——中国战略科学家朱光亚》专题片在汉南拍摄,光亚博物馆积极筹建;汉南政务信息开启电视、网络、手机APP、微博、微信“五位一体”的全媒体新时代。

社会管理更加有序。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加强“六位一体”社区矫正中心建设,矫正对象连续8年无一人重新犯罪,属全省唯一。不断深化“平安汉南”建设,信访工作责任体系明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妥善处置。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扎实有效,在全市率先实现网格化管理城乡一体化全覆盖。托管以来,全区社会治安平稳有序。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秩序,连续14年实现“命案全破”,连续8年保持全省“平安区”荣誉称号,连续4年群众治安安全感和满意度位居全市前列。进一步加大生产、流通领域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市场环境持续净化,消费者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建立较完备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进一步加大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四)加强自身建设,塑造一体化政府形象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解决“四风”突出问题为导向,持续改进作风,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强化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政府公信力、执行力、落实力进一步增强。

依法行政不断增强。认真贯彻区委重大决策,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市区两级议提案106件,答复率100%。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项目建设、土地利用等重大事项,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坚持集体研究,保证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清理规范区内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建立相互配套互为支撑的“三单联动”(权力清单、程序清单、责任清单)权力运行机制,实现了权力运行全过程监督。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智慧型政务服务网和电子监察平台的建设与应用,118项财政专项资金纳入公开范围,行政权力运行更公开、更透明。深化“六五”普法,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仲裁维权、基层司法等工作得到加强。

作风建设纵深推进。全面落实中央、省市规定,政府系统会议、文件精简30%,“三公”经费压缩35%,清理完善旧制度旧办法12个。持续深化治庸问责,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意见》,建立区级领导干部作风问题整改“六包”机制,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人员、层级全覆盖治庸问责体系。切实加强审计工作,全年完成审计项目71个,其中投资审计项目55个,审减资金8800万元,审减率达14.23%。开展干部大办婚丧喜庆、公务用车、多占住房和超标占用办公用房、违规发放津补贴等问题专项治理,腾退办公用房712平方米,查没违规津补贴22万元;严肃查处各类腐败行为,立案26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8人。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查找“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并落实整改,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325个,维护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服务效能明显提升。深入开展窗口单位和行业“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等活动,干部作风和服务效能明显提升。着力完善“六化两平台”绩效管理试点模式,政府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初步建成区、街、社区(村、队)三级电子政务服务体系,网上办事服务平台向基层成功拓展。全年受理各类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2.4万件,现场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达100%。实施人才强区战略,3名高端人才成功入选第三届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1家企业列入“黄鹤英才(专项)计划”,培训各级各类干部950人次。

一年来,全民国防意识不断增强,年度征兵突破百人大关,高校征兵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连续两年获评省级人民武装“全面建设先进单位”;质监、工商、物价、人防、保密、档案、地方志、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科协、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移民、气象、仲裁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委员、同志们:过去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融合任务重,发展压力大,我们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开创了一体化跨越发展的可喜局面!这一成绩的取得,源自于市委、市政府、经开区工委、管委会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人大、政协的鼎力支持、和衷共济,归功于全区上下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凝聚着社会各界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位老干部,向驻区武警、消防官兵,驻区单位和所有关心支持汉南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汉南加快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低,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薄弱;具有带动作用的实体项目不多,工业园区项目落地不快,城市发展动力还不强;新形势下的治安维稳、安全生产等社会管理压力较大;干部队伍思想有待进一步解放,作风有待进一步提升,政府工作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理性分析、找准根源、增添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两区一体化发展的攻坚年。纵观当前形势,汉南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两区一体化总体规划基本明确,两区领导体制及机构深度融合,改革红利持续释放。随着通顺河大道、军纱大道建设,汉南区位环境进一步改善;随着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增加,园区项目承载能力大幅提升;随着一批项目引进入驻,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随着社会服务功能一体化布局,汉南一步跨入现代城市文明。可以预见,沌口的今天就是汉南的明天,一座产业兴盛、配套完善、生态宜居的汉南新城将崛起于长江之滨。

各位代表,机遇来之不易,形势催人奋进。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一体化改革的优势与红利,以敢于担当、奋勇争先的勇气,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率先突破,全面实现与开发区的深度融合。

2015年的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全面融合为方向,全力推进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六个一体化”;以打造“大车都”板块新增长极为目标,推动“四化同步”跨越发展;大力实施“工业立区、项目兴区、开放强区”战略,深化改革开放,繁荣社会事业,不断改善民生,着力维护安全稳定,建设法治高效亲民政府,努力把汉南建成“大车都”主导产业拓展区、新兴产业集聚区、特色农业核心区、生态环境模范区、和谐社会示范区。

201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增长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2%。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全面融合为主方向,增强创新发展新活力

加快机构融合,全力推进行政管理改革。机构融合是全面融合的先导与关键,是一体化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必须全力以赴地推进。用行政机构的“减法”换取行政效能的加法。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两区领导体制及机构设置改革方案,坚持“小政府、高效率、法制化”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革新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实现汉南区与经开区领导及管理体制一体化,建立精简、高效的现代社会管理机制。根据汉南发展基础与规划安排,建立城市功能区与产业园区管理新平台,形成分工明确、运作高效的社会化、市场化管理体系。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结合机构调整,精减行政审批事项,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向市场放真权、为企业真松梆。完成农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认真贯彻新《预算法》,着力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努力探索融资新渠道,推进汉南城投与经开融资平台的融合发展。大步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力争在全市新城区率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优化空间布局,聚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尽快完成经开区(汉南区)空间一体化发展规划,推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稳步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联合军山,共同构筑“大车都”板块副中心,与“大汉阳”各片区形成“城城互动”格局;着力建设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城、临港产业园等园区,与“大车都”各园区形成“园园互补”格局,努力打造中部新城建设典范和幸福宜居之城。大力抓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高站位、宽视野,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建成‘大车都’板块新增长极”的规划理念,客观评价和准确把握汉南发展基础,科学定位汉南区域发展优势,合理确定今后五年的阶段性目标。

扩大开放合作,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深入实施开放强区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招商,借梯登高,借力发展,真正把融合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依托武汉开发区招商大平台,实施大开放,引进大项目。围绕一体化产业规划,配合经开区做好产业链招商、集群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专业团队招商。加大农业、服务业、社会事业等领域开放力度,力争在现代农业、电商物流、城建配套等方面引进一批战略合作项目。优化开放环境。引入现代管理理念、新型运作模式,改进提升产业规划、园区管理;重落地、重投产、重实效、重带动,大力引进竞争力、成长性和关联性强的项目。2015年,新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20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引进一家投资过50亿元项目。

(二)以工业立区为主战略,释放融合发展新动力

强化使命意识,做大发展平台。加快工业倍增发展区建设。大气魄推进园区建设。将工业倍增发展区作为汉南产业发展的主平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新战场,结合经开区(汉南区)一体化规划,努力争取调整土规城规,加快实施园区拓展建设,打造工业发展新平台。大力度完善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工业倍增发展区一、二期基础设施,完成通江一路、通江三路、幸福园中路建设,完善园区水、电、气、讯、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满足企业入驻需求。启动纱帽服务中心及纱帽产业化基地项目建设,为园区企业提供高品质生产配套,为园区职工提供高质量的生活服务。大手笔改善园区对外交通环境。实施纱帽大道建设,加快军纱大道推进步伐,实现工业倍增发展区与汉洪高速、军山地区无间隔互联互通,使汉南工业园区与沌口、凤凰工业园连成片、抱成团,形成“大车都”沿江一体化产业带。大规模推进项目建设。保持园区项目“跟踪一批、签约一批、动建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发展态势。2015年确保20个以上项目在园区动建、投产。渡过蓄势期的示范园区,将焕发蓬勃生机,迎来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时期。加快临港产业园区建设。探索优化邓南临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制,匹配建设资金与用地指标,完成都湾路、洪兴路建设,启动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推进110KV湘口变电站核准建设,全力保障入驻企业生产需要。

强化机遇意识,做优主导产业。坚持把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作为汉南的首位产业、主导产业。紧紧依托“大车都”板块整车制造企业,全面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大力推进浦项、绍钢、铭科、富诚、逸航等项目建设,力争全面建成投产;新动建东亚、帕卡、同龙、骏驰、宏兆等项目;加快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园区建设步伐,签约引进核心供应商10家以上;做好雷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3611专用汽车引进工作;积小胜为大成,积跬步至千里,逐步实现汉南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化、链条化发展,把汉南建成“大车都”板块整车企业零部件配套首选区。

强化争先意识,做实新兴产业。抢抓国家下放通用航空飞行审批权机遇,争取国家通用航空相关展会与赛事落户汉南,做好通用航空机场起降点迁移工作,力争启动航空机场项目,推进武直、三川等通航项目正式落地,确保2015年通用航空产业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各地争相发展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抢得先机。按照经开区(汉南区)产业一体化规划,着力发展卫星通信、导航、遥感三大应用领域及卫星地面设备制造与卫星应用拓展产业,引进并做大做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企业,推动卫星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大车都”板块产业升级。

强化责任意识,做强优势产业。充分利用汉南30余公里长江深水岸线资源,充分发挥汉南港区在“大车都”板块中物流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临港加工与现代物流业。支持汉南港区公用综合码头设立海关监管所,推动港区物流由散装向集装箱拓展。支持汉南港大力发展内河汽车滚装物流,年中转汽车20万辆以上,建成长江中上游最大汽车滚装中心。促进宝湾、三菱普洛斯、营生、宇培等企业与知名电商企业合作,大力发展电商物流业。全力支持和润集团在汉南发展,加快推进中海粮油、果葡糖浆项目,跟踪引进卵磷脂项目,形成食品原材料生产集聚区,带动引进终端食品加工等下游产业、配套企业发展。加快中技桩业二期、海波钢构建设步伐;依托水运优势,集聚大规模、大运量的现代装备制造与建材企业沿江发展。全面实施武汉船舶交易中心建设。做好三江航天船舶项目跟踪工作,推动游艇等民用船舶制造业发展。

(三)以统筹建设为主抓手,塑造城乡发展新形象

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与服务功能。完成通顺河大道汉南段建设,实现全线通车,继续推进汉洪高速汉南段全线市政化工作,大力改善汉南对外交通环境。加速推进育才路改扩建工程,动建滨河大道、陡埠路、佳园路,壮大城市交通主骨架、畅通城市道路微循环。策划汉南大道北段、育才路、薇湖东路、滨江路等道路刷黑工程,实现城区主干道基本黑色化。启动汉南大道北段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基本完成纱帽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提升城市供排水能力。启动乌邓公路二期建设,不断完善城乡交通网络。支持绿地城奥特莱斯、纽宾凯大酒店加快入驻步伐,大力引进知名商业企业与商业新业态,推动纱帽正街西片、汉南新城、碧桂园商业新中心建设。实施马影河天然气调压站、幸福工业园天然气加气站建设,新铺设天然气中压管线36公里,提升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填补汽车加气站空白。

加快优化城市管理与生态环境。不断完善“大城管”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城管水平。实施兴一路综合整治、重点区域楼宇外墙整治与顶层平改坡,改善城区形象。全力实施老旧社区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收官工程。建设纱帽多功能生活垃圾中转站,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集中、村收集、街转运、区处理”网络体系。提升环卫装备水平,对新增加的70余万平方米道路实行长效管理。大力实施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淘汰黄标车,进一步加强高耗能行业整治,实施长利、典金废气脱硝工程,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全区空气环境优良率保持全市前列。改造纱帽公园,建成人工湿地公园并向市民开放。新建绿道10公里。进一步改善马影河、纱帽河、泥湖河等城区水体水质,全面完成薇湖、牛海湖景观工程建设,彰显滨江水特色,做活临湖水文章。

加快推进全域城镇化建设。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全域城镇化。积极争取将汉南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单位。加速推进汉南新城(欧洲风情小镇)建设,完善兴一路、白马桥、台头路、坛山路、兴盛路及太白南路等市政道路,使汉南新城与纱帽城区连为一体。启动协子河路、幸福路建设,织密新城路网。推进绿地城南岛、北岛、马影河西岸绿道、五星级酒店建设。加快高端教育、商业体引进,完善新城服务功能。探索新农村社区建设新模式,拓展资金筹措渠道,提高社区规划、建设与配套水平。2015年,力争建成幸福家园、湘隆三期、乌金四期、三眼桥社区,并实现分房到户。引入先进城市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不断提升建成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四)以特色品牌为主支撑,创造农业发展新优势

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与都市精品农业。大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依法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年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6000亩以上,新推广循环农业2万亩以上。完成全区种养殖业无公害标准化建设,建立肉菜可追溯系统,确保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100%,打造汉南农业“绿色、生态”品牌。按照“提升品质、拓展市场”的思路,做优做精汉南甜玉米、喜鹊湖螃蟹两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做大做强西甜瓜、脆冠梨、葡萄、黄桃等特色瓜果产业;探索建立统一平台,积极发展汉南特色农产品电商销售。着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新增适用农机具800台套。进一步完善城乡排灌体系,提升排灌能力。建设周家河泵站,扩建乌金泵站,开展下东城垸水利综合治理,实施马影河东荆段17.6公里及71条141公里骨干港渠清淤整治,更新改造9座排灌泵站。

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完成楚湘观光农业项目,联合武湖湿地,建成汉南首个集四季赏花、度假休闲、会务服务、汽车露营为一体的沿江特色旅游景区。推动湘口水产基地、广厦润田拓展农业观光与农事体验项目。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大力兴办林果产业园,促进家庭农场、农业大户开展农家乐服务。积极争创省市农业龙头企业,市级龙头达到15家。依托江汉平原与汉南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加速湘洪农产品加工园建设,促进正大、大北农早日建成投产,做好中粮集团、丘比食品等食品加工项目跟踪、落地工作。

(五)以维护稳定为主责任,谱写和谐发展新篇章

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突出抓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公共场所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加强对食品药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安全监管,对“舌尖上的安全”实行最严格的监管,让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认真做好防汛抗旱等工作,健全安全信息报告制度。完善城镇公共消防设施,整治火灾隐患。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开展应急综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更加重视依法治理工作。建设区级综合性人民调解中心,完善“大调解”机制,引导群众依法有序表达合理诉求,切实推进基层矛盾疏导化解。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定期调度机制,加强疑难信访问题的会商会办。落实包案领导和责任单位,稳妥化解征地拆迁纠纷等突出信访问题,确保不发生进京赴省非正常上访,不发生有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深化基层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促进社区矫正规范化、法制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推进社区网格化建设,强化网格化布警和动态化巡控,依法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加强网络管理和舆情研判,强化应急管理平台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畅通区长信箱、公开电话等群众诉求渠道,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妥善解决民生问题。

(六)以保障民生为主目标,再添社会事业发展新业绩

不断改善民生。以就业为民生之本。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全年新增就业2800人。以收入为民生之源。结合融合发展,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探索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机制。多渠道、优先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社保为民生之基。将社保逐步纳入市级统筹,完善农垦企业农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提高社会保险水平。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为特殊困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探索养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老龄事业,保障妇女权益,关心青少年发展,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困难家庭保障,做好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和残疾预防,支持慈善事业发展。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推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推广、学科基地校建设。加速推进同济教育园区、武汉铁路桥梁学校建设,做好省团校跟踪引进工作。破除以药补医,理顺医药关系。健全分级诊疗体系,适时启动区人民医院公立医院改革,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着力优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进一步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整治力度。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加强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继续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创建工作。强化文明创建工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坚持农村电影周周放,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30场以上,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广泛开展“快乐阅读、品味书香”活动,打造“书香汉南”。推进档案工作数字化,做好新档案馆建设。做大全媒体平台,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抓好国防建设、优抚安置、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事、仲裁、慈善等工作。

(七)以为民法治为主旋律,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切实改进作风。紧紧围绕融合发展第一要务,把汉南放到复兴大武汉、建设“大车都”中去谋划发展,自觉摒弃狭隘的封闭意识、地域意识、本位意识,用开放的理念应对机遇挑战,以新理念谋划新思路,采取新举措,促进新发展。时刻保持坚定的信心、高昂的斗志,以敢求突破的胆识、敢为人先的勇气,着力破解融合过程中的各种难题。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继续深入开展“庸懒散奢”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风气,严肃查处推诿扯皮、行政不作为等行为。

坚持依法施政。深入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政府系统公务人员带头学法、遵法、守法、用法,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维护公平正义。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实效。多渠道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实施好“六五”普法,规划好“七五”普法。

建设清廉政府。认真落实《廉政准则》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加大对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依法行政、财政预决算、工程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特殊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完善政府采购、产权交易、项目招投标等制度,建立完善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坚决治理和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始终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民谋利,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2015年,在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着力办好10件实事:

1、投资3500万,改造破损路面、泥巴路、断头路13.7万平方米和排水管网7845米,基本解决老旧社区环境差、出行难问题。

2、投资1100万,实施“天网”工程,启动汉南地区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二期建设,城区主次干道安装探头200个;实施单位、企业、学校、社区、村队安全技防工程,织密“技防”网络,推进平安汉南建设。

3、投资7240万,开挖4公里周家河主港渠,提升下东城垸排涝能力。

4、新增1家社区养老院,对困难老龄人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为全区困难残疾人购置个性化适配辅助器具发放政府补贴,倾力关心老龄人、弱势群体生活。

5、为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法律援助1000件以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6、建立纱帽留守儿童服务站;开展出生缺陷二级干预免费服务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工作;深入实施“贫困母亲‘两癌’救助”工作,倾情关爱妇女儿童。

7、组织失地农民就业培训1000人,开展农民实用技术进村培训3000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人,促进农民增收。

8、城区新增道路公共停车位200个,缓解停车难;城镇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新装路灯200盏以上,方便群众出行。

9、新设全区优秀教师、医疗人才奖励基金,促进名师与名医引进,提高教育教学、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10、实施街道卫生院提档升级工程,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改善群众就医环境。

各位代表!改革推动进步,创新引领发展。我们正处在变革与奋进的关键节点,融合发展的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破冰前行的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人民群众过上富足、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厚望鞭策着我们。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经开区工委、管委会及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发展,以更加昂扬的斗志迎接挑战,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勤勉干事,同心同德,务实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实力、活力、魅力、幸福新汉南而努力奋斗!

 

 


链接: 区人大 | 区政协 | 区纪委监委机关
主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汉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大数据中心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川江池二路春笋D栋822室    邮编:430119
隐私声明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 ©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

主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汉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大数据中心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

无障碍功能 武汉经开区

政府服务便民热线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