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3-01-17 09:18 作者: 信息来源: 区发改局


20211214日在汉南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发展和改革局 龚德茂


各位代表:

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实际,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拼抢实”作风和状态,巩固提升经济复苏势头,扎实推进稳增长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全年精彩”,确保“十四五”良好开局。2021年,预计全区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900亿元,完成全年总量目标的107%,同比增长15%,高于全年增速目标7.5个百分点;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50.9亿元,完成全年总量目标的100%,同比增长22.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828亿元,完成全年总量目标的102.3%,同比增长12.5%,高于全年增速目标2.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完成全年目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48.8亿元,完成全年总量目标的110%,同比增长15.5%,高于全年增速目标10.5个百分点;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万元GDP综合能耗预计下降2.3%,达到市级绩效目标要求。

2021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产业转型提升有强度

今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加速提升,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社零额等重点指标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呈现出“一产稳定、二产提质、三产提升”的态势。

工业基础不断夯实。东风本田全力克服芯片短缺等不利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基本稳定。神龙、东风乘用车、岚图、美的、格力、海尔等重点企业整体向好,持续稳定增长。神龙加速复苏,预计全年销量增长92.3%,东风乘用车全年销量增长82%,冲刺12万辆。全年预计完成工业投资300亿元,其中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超45%,发展后劲进一步夯实。下一代汽车发展迅速,围绕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引进小鹏汽车、东风岚图两大新能源整车项目,中航锂电、智新半导体等新能源新材料项目,路特斯科技全球总部、东风新能源销售总部等汽车后市场龙头企业,形成从自动驾驶芯片、激光雷达、电池能源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

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发力。加速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累计建成106公里5G全覆盖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和智能交通出行平台,助力武汉成功入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首批试点城市。占地1300余亩的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预计年内建成投入使用。研究和落实多种应用场景示范,自动驾驶公交、物流配送、共享出行、清洁环卫等8大领域83台自动驾驶车辆投入示范运行。

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东风公司、中交二公院获评武汉总部企业;东风设计院、亿咖通、同济现代医药等3家企业获批2021年度省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华中智谷获批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园区;4个服务业项目纳入湖北省服务业“五个一百”工程;盒马网络科技等6家企业获批武汉市第一批线上经济重点企业。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农林牧渔经济创历史新高,预计全年可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7亿元,同比增长15%。汉南现代种业小镇作为“武汉·中国种都”、“一芯”纳入市农创中心序列,并成功获批创建首批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牧原现代数字化养殖猪场预计年底完成建设。兰岛都市田园综合体项目成功创建市级都市田园综合体,集采摘、科普、休养娱乐于一体的家庭农场集群式发展的精致农业前景广阔。

(二)科技创新提能有深度

创新平台加快搭建。江汉大学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科技部批复,湖北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我区首家独角兽企业,实现科技创新双破零。新增智新科技、格力电器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启迪协信、星创汇、汇谷众创空间等市级孵化平台3家,103孵化器、贝迪菁汇众创空间2家平台完成区级备案,海创云正进行国家级孵化器申报。举办高企申报培训会6场,预计全年新增高新企业数170家。华砺智行、万邦激光、天源环保、中航精冲4家企业上榜省“揭榜挂帅”项目,并与高校达成合作协议,推荐东风技术中心、鼎龙控股等9家企业13个项目申报智能网联汽车、光电显示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市级“卡脖子”技术攻关项目。

创新要素加速汇聚。重磅发布“车谷科创33条”和“知识产权8条”政策,启动“三创办法”政策兑现工作,预计涉及企业300余家,每年投入8亿元支持企业创新发展。2021年实现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136.5%,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0亿元。成功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武汉经开区科技成果展、“数字孪生智慧城市·李德仁院士专题报告会”、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智能制造专场活动、“中国车谷产业创新成果推介光影展”等创新创业活动。建成车谷“人才港”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车谷园区,8项院士专家团队项目顺利落地,累计引进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等各类高端人才超500名,引育高技能人才2.4万名,吸引大学生就业创业超过1.9万人。

(三)招商引资落地有力度

优质项目纷纷落地。预计全年签约项目近50个,签约额超900亿元,落户小鹏汽车、中航锂电、东风岚图、中国特飞所无人运输机产业基地等4100亿元以上项目,落户3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个,落户30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5个,引进外向型产业项目3个,引进各类500强总部项目2个。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7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完成情况位居全市前列。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以国电投、魔方等为支柱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路特斯科技全球总部、中电云全球总部为核心的总部经济产业,以美的中央空调等为支撑的智能家居产业,以迪盛光刻、茂德科技为引领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同济国际康复医疗中心为动力的生命健康产业,以招商5G智慧城市、弗赛特氢能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纷纷布局我区。我区作为主会场举办2021年三季度全市集中开工、四季度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掀起了项目建设的高潮。

招商平台日益壮大。鼓励龙头企业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开展“以商招商”,大力引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大产业生态的培育及产业内部资源的流动、协作。对接东风、吉利、京东等龙头企业,引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优质项目,不断延伸招商链;聘请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冯擎峰等4位招商大使,强化与全国60余位招商大使,20余家商会、协会、办事处合作,扩大招商“朋友圈”;积极策划中航锂电供应商大会、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会见等活动,着力提高专场活动签约项目转化率,力促框架协议转正式、正式协议快签约、签约项目速落地。

(四)改革创新突破有高度

放管服”改革取得显著成效。颁发湖北省首家移动餐车食品经营许可证;在全市率先试行“我要开连锁药店”等25项“一事联办”主题事项线下办理;首设武汉城市圈“跨市通办”专窗,成功受理首例异地医师多机构备案业务;全面升级“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事联办专区”,积极提供套餐式商事登记服务;“告知承诺制+拿地可开工”实现环节更少、时效更短、流程更优;公共资源交易实现“远程不见面”异地开(评)标 ;“一网通办”和“互联网+监管”季度排名连续排名全市前列。

营商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创新服务机制,落实登记制度改革。通过强化线上服务、提供容缺审批服务、提供网上办理渠道、设立变更等工商登记半程电子化网上服务,减少企业跑腿次数,实现企业工商登记“零跑腿”服务和“无接触”式审批;推进政务改革,实现数据多端共享。简化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程序,积极贯彻落实“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工作,实现各部门间信息的互通互联,优化投资环境,激发投资活力;全力落实各项补贴政策,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组织开展小进限申报工作,加大内贸企业帮扶力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预计全年新增市场主体9000户以上,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增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8家,新增四上企业70户以上。

(五)民生福祉改善有温度

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编制完成《全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十四五学前教育专项规划及中小学布局规划评估与优化》,完成了全区十四五中小学空间布局规划调整完善;规划实施了“两均衡、两提升”工程,完成了班级硬件升级、AI创新实验室、智慧课堂、智慧体育教学、录播室、智能校园安防、区校一体化平台等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的阶段性建设。开展了69场入校培训,覆盖全区38所中小学,累计培训3688人次,基本完成全区中小学教师核心信息化教学工具应用的全员首培及考核测评;出台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车谷优秀校长(园长)骨干教师引进实施办法》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车谷优秀校长(园长)骨干教师培养实施办法》,遴选出了30名优秀校长(园长)、50名优秀教师、20名卓越教师培养对象。

基层法治持续完善。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惩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犯罪,严厉打击暴力伤害医务人员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犯罪,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网络套路贷等新型网络犯罪,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受理刑事案件232件,结案180件。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引导群众依法化解纠纷、依靠群众协助化解纠纷,让群众在家门口解决问题;积极提供延伸司法服务,帮助企业防范化解法律风险,在工业园区、大型企业等根据企业不同需求举办专题法律培训讲座5次,首次通过互联网直播为企业普法,取得良好效果。

养老服务全面升级。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建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1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5个,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和符合特殊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对象服务送达率100%;明确2个区幸福食堂建设试点,沌阳街薛峰社区老年人幸福食堂已正式运行,东荆街郧阳村正在制定建设方案筹备建设;对41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进行规范化运营,社区养老服务点位已陆续安装老年信息读卡器设备,现已全部投入使用。

医疗改革不断深化。印发《关于印发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实施方案的通知》,分阶段分步骤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公益性政策;稳步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2021年拟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服务能力标准的单位6家;持续加强特色医疗科室建设,申报创建省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稳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实现全覆盖,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达标,覆盖率达到98%,处理率达到100%。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发放资金约145万元,继续落实建档立卡帮困学生165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制定《三变改革五大合作方案》,引导集体发展多种合作经济。农业保障能力强化,全区农机种类齐全,北斗导航系统、植保无人机等智慧农业终端设备在农业生产中逐步应用,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83%

(六)产城融合推进有亮度

军山新城加快建设。高标准完成军山新城城市设计初稿编制,为新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项目引进、综合治理等提供遵循;推进G0301编制单元(川江池南片)、G0303编制单元(长山路片)开展控规调整和城市设计工作;全面完善新城路网,车谷大道跨通顺河大桥、车谷大道下穿汉洪高速通道等6条道路项目已于7月底建成通车,左岸大道长河段、官莲湖路下穿汉洪高速通道工程等7条道路动工建设;加快推进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高压线路迁改工程以及檀军公路、山大道综合管廊等电力工程,汉洪东辅道(军山水厂-硃山路)等道路供水项目,枫林四路中压天然气管道建设预计年底全部完工。

生态环境得到高水平保护。经开片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3%,汉南片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0.4%;通顺河黄陵大桥、马影河船头山水质保持稳定;全区26个湖泊全部消除劣V类,湖泊治理成效明显;4个水源地水质均100%达标。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坛山人工湿地公园、花田花海等项目顺利建成,新改建绿地91.53公顷,完成植树造林3300余亩、10万余株,城市绿化品质大幅提升。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交通路网持续完善,地铁16号预计年底通车,将直达周家河,大汉阳轨道交通加速成网;高标准完成左岸大道启动段示范段建设;硃山路下穿汉洪高速通道、全力三路延长线桥梁段、东风大道至云峰大道段(经开一体化龙灵山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车谷大道等全线贯通;金河北路、幸福园路(纱帽大道-江大路)、枫林一路等12条微循环路网完成建设,极大提升区域通行能力。

(七)疫情防控响应有速度

20218月遭遇输入型疫情后,全区党员干部闻令而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24小时精准锁定疫情核心区域,36小时筑牢三层防控圈,8天实现新增阳性病例清零。建立了由四个防区构成的严密指挥体系,精准高效开展核酸检测、流调排查、集中隔离,有序做好社会面管控和物资保障,以最快的速度、最有力的举措、最小的代价,在最短时间内将疫情控制解决在最小范围,有效阻断了疫情“外溢”,为工地集聚型疫情防控探索了宝贵经验,得到省市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和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积极宣传。

疫后慎终如初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统筹协和西院、武汉亚心总医院、汉南区人民医院、汉南区中医医院等4家定点医院,1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发热诊室。完善发热门诊各项工作流程,坚持发热门诊各环节闭合管理;严格要求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规范设置和开展好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的闭环管理,落实好医院院感防控措施,无一例院内感染事件发生;统筹各街道社区、定点医疗机构、各类隔离点有效对接,科学合理调度医疗救治转运工作;全面开展消毒消杀,累计对各园区进行消毒培训15次,培训人数525人,完成各类重点单位、场所新冠疫情防控消毒指导15次,突发事件处置率和及时率均达到100%

各位代表,我们在肯定全年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比如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然突出;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升级;民生领域还有薄弱环节。对这些问题,都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2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2022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市、区部署要求,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区第九次党代会擘画的宏伟蓝图,以建设“经开新区·军山新城”为契机,“借东风、定军山”,二次创业再出发,奋力“追、转、超”,全力“再造一个经开区”。强化“开发、开放、创新”三大主题,创建产业创新示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三个示范区”,打造“武汉之南 中国车谷”。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完成市下达的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任务。

三、完成2022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措施

(一)聚焦产业转型提升,建设更高能级产业体系

巩固提升汽车制造、电子电器、食品饮料3大优势产业。在整车产量规模、下一代汽车产业链、“卡脖子”技术、汽车服务业上实现新突破,建设集汽车研发、设计、制造产业,推进传统汽车往高端价值链跃进,汽车研发和后市场补齐短板,向世界级汽车制造及服务产业集群迈进;加快推进美的、格力、海尔等龙头家电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拓展智能家电、智能重点及智能家居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可口可乐、伊利等重点食品饮料企业优化产品质量,提高供给效率,实现创新发展。

强力推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3大战略产业。围绕“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轻量化、共享化”发展趋势,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抢抓国家氢燃料电池示范基地建设契机,培育发展氢能源产业,支持国电氢能等领军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国电投氢能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全方位完善氢能产业链;瞄准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建立健全新材料研发、测试、生产、应用等产业链,攻克国外“卡脖子”环节,培育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内重要新材料产业集群。

重点突破数字经济、现代服务、大健康3大重点产业。突破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速发展,赋能智造企业提质增效,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线,推进企业上云,积极申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强5G基站建设,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两业融合”试点改革,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特色化发展。立足我区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大力推动电子商务、文化体育、健康医养、商务服务等体验式消费产业,加快科技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产业集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特色化发展;突破发展大健康产业,以协和西院、亚心武汉总医院、重离子医院、海特生物、同济医院国际康养中心为核心,发展“防、治、药、养”大健康产业模式,支持同济医药、华润医药、海特生物、谱尼检测等项目建设,推动医药产业经济发展。

发展壮大高端装备、智能建造、通用航空、现代物流、高科技农业5大特色产业。支持大唐互联、哈工大机器人等企业加快发展,培育一批高端装备产业创新中心和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推动建筑产业智能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建筑、绿色建筑;依托汉南通用机场等重大项目做好配套服务工作,开通通航航线,打造“通航客厅”,构建航空装备、航空物流、航空运动等航空产业链;发挥港口、高速等物流通道优势,聚集临港和现代物流企业,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打造双循环物流枢纽;坚持“高品质、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支持科研机构和种业企业攻关“卡脖子”技术,加快打造“种业芯片”。

(二)深化科技创新引领,谋划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推动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全面启动“车谷科创33条”、“知识产权8条”等各项奖励政策兑现工作,建设“车谷科创33条”政策线上申报系统,提升兑现效率。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高成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标杆企业”的路径,打造一批质优高新技术企业。扎实推进高企认定培训,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服务工作。采取“揭榜挂帅”的方式,在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推动科创平台能级提升。鼓励东风公司等龙头企业牵头或参与成立产业创新中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国家和省市科技创新平台。充分调动企业、高校院所等各方积极性,力争2022年新增2个新型研发机构项目落地。辅导103孵化器申报市级平台,启迪协信申报省级、国家级平台,力争2022年新增3个双创孵化载体项目落地。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对接联系清华、北大、华科、武大等高校,谋划推进一批院士专家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发展。挖掘成果转化项目存量,推进成果转化联络员制度,促进技术成果供需对接。加大技术合同登记力度,鼓励东风等重点企业参与技术登记。继续引进更多质优的科技中介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培育一批市级、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推动双创环境持续优化。加大人才培育引进力度、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创新主体提供精准服务,努力建设科技创新的活力之城。积极举办有亮点、有特色、有影响的科技创新专场活动,提升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打造车谷创新品牌。充分发挥全区科技工作者的引领推动作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成立创新创业联盟,聚集创新创业要素,推动全区双创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狠抓招商引资质量,深挖经济发展源头活水

精准把握洽谈重大项目。强力推进东本四厂、东风越野车计划、理工氢电、容百科技、精智智能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应招尽招、应落尽落。深化产业研究,强化重大项目分析研判,提高对项目的掌控能力、识别能力、研判能力,继续推进并深化完善招商项目分级决策机制,着力提高项目评审效率,充分激发园区在项目洽谈与推进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着力拓展项目信息渠道。开展以商招商,依托国电投、中国电子、吉利、东风等已落户区内头部企业,积极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项目,营造产业生态圈,带动优质项目集聚我区,助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加大与招商大使、招商中介人、商会、协会、驻外办事处的对接力度,有效延伸项目信息触角,做好项目储备;聚焦外资招商等重点工作,积极走出去、引进来,策划举办各类招商活动,宣传我区良好产业发展环境,搭建政企双方深入交流、合作共赢的广阔舞台。

强化外资项目引进力度。围绕下一代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盯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加强与市、区外办、市贸促会、各驻汉领事馆及贸易机构办事处、区内外商投资企业等的联系沟通,通过定期走访、日常联系等方式加强沟通,着力拓宽项目信息渠道,定期了解运营情况,宣传我区对外政策,对企业增资、扩产等信息重点掌握、及时跟进,推动AP氢能等优质外资项目签约落地。

(四)深入推进产城融合,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功能

加快打造军山新城。加快完善对外交通动脉,确保车谷大道、左岸大道、檀军路按期完工,打通上跨、下穿汉洪高速通道,构建便捷路网交通体系;加强配套服务,引进商务办公、高端酒店、商业中心及特色商业街等业态,积极推动军山新城建设商业综合体,推动军山政务服务中心、川江池地块中小学等建设,确保同济国际康复医学中心、爱莎国际学校2022年建成;加快产业导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路特斯科技全球总部、中开院孵化器等重大项目尽快建成投入使用。

升级城市基础设施。强化路网建设,大力推进经开至汉南一体化、长江左岸大道、军纱大道南延线等路网工程;全面启动车城东南西北路快速化改造,形成沌口核心交通环;加快推进轨道交通16号线二期建设,强化市域铁路连接;规划建设汉南物流通道,实施军纱大道东延线,江二路等工程,形成互通快速路网格局。推进沌口六村、地铁小镇等区域综合管廊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品质提档升级,打造一批精品园林工程,狠抓道路绿化养护,全力推进湿地花城建设工作,力争新建湿地公园1处,口袋公园6处,绿道10公里。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抓好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巩固长江岸线整治成果,抓实抓细长江大保护;开展土壤重点监管企业监督性监测;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机遇,加快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开展低碳生活全民行动,促进绿色转型,建设更高质量绿色生态体系,努力建设更加美丽车谷。

(五)持续优化社会治理,保障提升民生福祉

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依法严惩各类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犯罪,严厉打击暴力伤害医务人员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犯罪,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等新型网络犯罪,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探索开辟民生案件绿色通道,对涉及老人、残疾人和基本民生的案件实行快立、快审、快结、快执;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优化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选优配强社区(村)书记,实施领头雁工程,为二次创业提供社会人才保障;提升社区供给服务能力,围绕美丽社区建设方案,整体推进全区社区硬件、软件建设。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锚定教育强区目标,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持续推动全区教育强基础优质量育特色促开放,持续提高公办幼儿园占比,推进奥林小学(西校区)、经开一中、薛峰地块中学等改扩建。继续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加强流调摸排、检测预警,全面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坚决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稳步推进重武大离子医学中心、武汉儿童医院西院、区中医院、公卫中心等重大项目,提升全区医疗服务水平。完善文体配套设施,确保汉南全民健身中心2022年投入使用,全力办好中国汽摩运动大会等重大赛事活动。加快推进纱帽八村、邓南十三村等项目建设,持续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农村路网、电网等配套,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完善各类社会救助制度,全面开展支出型贫困救助,完善低保审批权限委托下放街道相关工作,推动社会救助赋权事项承接、运行工作,完善低保审核审批、动态管理等相关制度。提高临时救助的时效性,推动养老服务改革,续加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建设,依法依规推进区综合福利院社会化运营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残联改革方案实施,深入开展“结对认亲助残帮困”活动,提升服务残疾人能力和水平。

各位代表!实干托举梦想,奋斗成就未来!面临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更加艰巨的发展任务,让我们携手奋进,拿出“二次创业”的奋斗姿态,拿出“再造一个经开区”的勇气和魄力,以更加扎实的作风,砥砺前行、攻坚克难,全力推动“中国车谷”高质量发展!

附件

武汉经开区(汉南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表


指 标

2021年计划

2021年预计完成

2022年计划

同比(±%

总量(亿元)

同比(±%

同比(±%

生产总值

7.5

1900

15

8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0.8

150.9

22.5

10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0

828

12.5

9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7

-

7

1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

148.8

15.5

5以上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

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率

-2.3

-

达到市级绩效目标要求

达到市级绩效目标要求

备注:2021年完成情况为预计数,以统计部门最终发布数据为准。




链接: 区人大 | 区政协 | 区纪委监委机关
主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汉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大数据中心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三路东合中心H座    邮编:430056
隐私声明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 ©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

主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汉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大数据中心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

无障碍功能 武汉经开区

政府服务便民热线
12345